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首的意思、舉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首的解釋

(1).擡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轼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松鼠。”

(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 漢 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 弘 為舉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鼂錯 對策,蔚為舉首。”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其詞奧衍,有 漢 唐 之遺風,進禦一讀,遂為舉首。” 明 張居正 《答藩伯吳小江書》:“公以卓行清望,為天下舉首。”

(3).檢舉,告發。《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疋;有收養不報者,鄰裡舉首,首人給賞如數。” 清 林則徐 《速戒鴉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

(4).首領。《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棄去,適 潁州 ,為紅軍(指紅巾軍)舉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舉首”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擡頭
    指物理動作或象征性仰望,常見于古文描述。
    例:蘇轼《登雲龍山》中“路人舉首東南望”,描繪行人擡頭遠眺的場景。

  2. 科舉考試第一名/被薦舉者之首
    古代科舉或薦舉制度中的最優者。
    例:《史記》記載“弘為舉首”,指公孫弘在薦舉中位列首位;《文心雕龍》稱晁錯對策“蔚為舉首”,即其文章被評為第一。

  3. 檢舉、告發
    法律或社會規範中的舉報行為。
    例:《東周列國志》提到“鄰裡舉首”,要求民衆互相檢舉;清代文獻中亦有“責令舉首”的記載。

  4. 首領
    引申為群體中的領導者,此義項使用較少。
    例:部分古籍中“舉首”代指首領,但具體例證需結合上下文。


二、結構與讀音


三、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史記》《文心雕龍》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首

《舉首》是一個獨特的詞彙,它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下面将詳細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舉首》的意思是擡頭、擡起頭來。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動物向上擡起頭部或目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首》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立”部,右邊是“首”部。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舉首》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丘中有麻》這首古詩中。它形象地描繪了人們擡頭仰望的情景,被後人引用并成為一個表達擡起頭部的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舉首保持相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舉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銘文和甲骨文的發現,舉字的“首”部曾寫為更加象形的形狀,如一個人的頭部或一個刻有頭的棍狀物。

例句

1. 他聽到了遠處傳來的聲音,不禁舉首望去。
2. 在廣闊的天空下,孩子們歡快地舉首放聲歌唱。

組詞

1.舉手:擡起手來以示同意或提問。
2.舉動:行動、動作。
3.舉例:給出一個例子作為解釋或證明。
4.舉世:全世界、普遍。
5.舉賢:提拔、推薦有才能的人。

近義詞

1. 擡頭:擡起頭部或目光。
2. 仰望:向上望。

反義詞

低頭:把頭部向下彎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