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詞的意思、謂詞的詳細解釋
謂詞的解釋
(1).句子裡謂語部分的主要的詞。
(2).數理邏輯中表示一個個體的性質和兩個或兩個以上個體間關系的詞。
詞語分解
- 謂的解釋 謂 (謂) è 告訴:人謂予曰。 稱呼,叫作:稱謂。何謂人工呼吸? 〔謂語〕對主語加以陳述,說明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的句子成分。 說:所謂。無謂。可謂神速。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專業解析
在漢語語法體系中,“謂詞”是一個核心概念,主要承擔陳述主語的性質、狀态或動作的功能。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詳細闡釋:
一、 作為句法成分(謂語的核心)
- 定義: 在句子中,對主語進行陳述、說明的部分稱為“謂語”。而“謂詞”通常是謂語的核心成分,是表達陳述内容的關鍵詞。
- 主要詞類: 在現代漢語中,動詞和形容詞是最主要的謂詞。
-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發展變化、存在消失等。例如:“他跑步。”(動作)、“我喜歡讀書。”(心理)、“花開了。”(變化)、“桌子上有本書。”(存在)(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對動詞的界定)。
- 形容詞: 表示性質、狀态。例如:“天氣晴朗。”(性質)、“她很高興。”(狀态)。
- 功能: 謂詞的主要功能是充當句子的謂語,構成主謂結構。它決定了句子基本的語義框架和句型(如叙述句、描寫句、判斷句)。
二、 古代漢語中的“謂”
- “謂”的本義: “謂”字本身在古漢語中有“說”、“告訴”、“叫做”、“認為”等含義。例如:“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論語·公冶長》)(參考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釋義)。
- 與“謂語”的聯繫: 語法術語“謂語”正是源于“謂”的“陳述、說明”之意,指句子中陳述主語的部分。
三、 邏輯學中的“謂詞”
- 定義: 在形式邏輯中,“謂詞”指命題中表示對象性質或對象間關系的部分。它作用于一個或多個主詞(主項)。
- 與語法謂詞的聯繫: 邏輯學中的謂詞概念借用了語法術語,但更抽象,用于表達判斷的結構。例如,在命題“蘇格拉底是人”中,“是人”是謂詞,表示主詞“蘇格拉底”的性質(參考《邏輯學大辭典》相關條目)。
在漢語詞典和語法視角下,“謂詞”主要指在句子中充當謂語核心、對主語進行陳述說明的詞,主要是動詞和形容詞。它源于古漢語“謂”的“陳述”之義,并在邏輯學中被借用為表示性質或關系的概念。理解謂詞是分析漢語句子結構和意義的基礎。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定義動詞、形容詞及其句法功能)
- 王力 等. (1999). 古代漢語 (校訂重排本,第一冊). 中華書局. (對“謂”字的釋義及古漢語句例)
- 彭漪漣, 馬欽榮 主編. (2010). 邏輯學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邏輯學中“謂詞”的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謂詞”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在不同學科中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方向:
一、邏輯學中的謂詞
在數理邏輯中,謂詞用于描述對象的性質或對象間的關系。例如:
- 單目謂詞:表示性質,如“P(x):x是哲學家”,其中“是哲學家”是謂詞。
- 多目謂詞:表示關系,如“R(x,y):x愛y”,描述兩個對象間的關系。
- 形式化表達:謂詞符號與變量結合構成命題函數,如“∀x (Human(x) → Mortal(x))”(所有人都會死)。
二、語言學中的謂詞
在句法分析中,謂詞指句子中陳述主語的部分,通常由動詞短語承擔:
- 例:“貓吃魚”中,“吃魚”是謂詞,說明主語“貓”的動作。
- 與謂語的區别:中文語法中“謂語”側重結構功能(動詞性成分),而“謂詞”更強調語義角色(陳述内容)。
三、計算機科學中的謂詞
在編程與算法中,謂詞指返回布爾值的函數,用于條件判斷:
- 例:Python中
lambda x: x > 0
可作為篩選正數的謂詞。
- 應用場景:數據庫查詢(WHERE子句)、函數式編程(filter函數)等。
四、哲學中的延伸含義
亞裡士多德邏輯将命題分為主詞+謂詞,謂詞用于斷言主詞的性質,如“蘇格拉底(主詞)是智慧的(謂詞)”。
謂詞的核心功能是“描述或判斷”,具體含義需結合領域語境。邏輯學側重形式化表達,語言學關注句法角色,計算機科學則抽象為條件函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谷白牡丹白仁鼻觀博邪薄言材良采薪之患楚厲除日蹙頞調換地球坊正犯釁弓劍鈎窗規佐過録過雲雨豪宅合姓火酒堅壁清野晉祠金玉良言寄秧攬泣領務镂心刻骨鸾鹄陸營貌容猛孤丁地冥索母德鲵齒煗老排矟旁狎貧羸騎縫印清骾蛆渠山腹申禀市井人推恩屠母酡顔亡以婉晦五就烏殟柙匮纖毫無爽顯授笑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