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德的意思、母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德的解釋

人母的德性。《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薄太後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母親應具備的品德與操守,是傳統倫理中對女性在家庭角色中道德行為的規範。其内涵包含以下核心維度:

  1. 持家育子之責

    母德強調母親在維系家庭秩序與教育後代中的核心作用。傳統觀念中,母親需以勤儉、慈愛經營家事,并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子女的品德,如孟母三遷擇鄰而居所體現的教育責任感。

  2. 慈愛與堅韌的平衡

    母德要求母親兼具溫情與剛毅。《列女傳》中記載的"斷機教子"典故,展現母親通過嚴厲手段促使子女勤學的教育智慧,印證慈嚴相濟的品德标準。

  3. 家族倫理的傳承紐帶

    在宗法制度下,母德是家族道德傳承的關鍵環節。母親需教導子女遵循孝悌、仁義的儒家倫理,如程颢程頤之母"教子以正"的記載,凸顯其在塑造子女人格中的奠基作用。

  4. 社會教化的基石

    古代思想家将母德視為社會穩定之本。《韓詩外傳》稱"賢母使子賢也",強調母親品德通過子女教育影響社會風氣,這一觀點在現代兒童心理學中仍具啟示意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母德詞條釋義
  2. 劉向《列女傳·母儀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朱熹《近思錄》卷十二"家道章"注引程氏家訓
  4. 張錫勤《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8:第四章第三節

網絡擴展解釋

“母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母德(拼音:mǔ dé)指“人母的德性”,即母親應具備的品德和德行。這一概念強調母親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的教育責任與道德示範作用。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其中提到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後因“母德慈仁”,使子孫後代得以延續福澤。這一記載體現了傳統儒家文化中對母親品德的重視。

現代理解

  1. 核心内涵:包括慈愛、仁厚、克己奉獻等品質,與“父德”共同構成傳統家庭倫理觀。
  2. 文化延伸:部分語境中可泛指女性長輩的德行,如姑母、舅母等。

例句參考

《查字典》網頁中曾用“父之美德,兒之遺産”類比母德對子女教育的影響。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或《後漢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邦壤北虜鄙賤筆興采攫裁折乘機處境刺規從牛存育代詞單線鐵路登拔調逗鼎折餗覆動移陡然遁邁放桃犯天下之不韪豐上兌下奮進幹嘉棺材穣子關門狀鼓包孤存故智合婚橫刀揭斧淮陰平楚火車頭井廬僦櫃舊司卷端蠲息鈞弦局天扣地浪侃六鹢栗罅螺黛蠻江酕醄猛然腦杓排比清查染茜撒帳傻心眼蛇鑽窟洞蛇知道石本衰季退迹途途是道尉律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