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頞的意思、蹙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頞的解釋

皺縮鼻翼。愁苦貌。《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 趙岐 注:“蹙頞,愁貌。”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見若假面數十,取其間鎖頤蹙頞大丑者,割去面而易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蹙頞”的漢語詞典釋義

“蹙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與面部表情所傳達的愁苦、憂慮情緒密切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字義分解:
      • 蹙 (cù): 本義指緊迫、急促,引申為收縮、皺起(眉頭)。
      • 頞 (è): 指鼻梁、鼻根部位。
    • 合成詞義: “蹙頞”指因憂愁、悲傷或痛苦而皺縮鼻梁(連帶眉頭緊皺)的面部表情動作。這個動作形象地描繪了人内心愁苦、憂慮或身體不適時的神态。
  2. 引證與用法: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常用來刻畫人物内心的愁苦狀态。例如:

      “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 《孟子·梁惠王下》

      • 此句中,“疾首蹙頞”(頭痛皺眉皺鼻梁)生動描繪了百姓因君王沉溺享樂導緻民生凋敝而産生的極度愁苦和不滿。
    • 它強調的是一種由内而外、難以抑制的愁苦表情,通常伴隨着歎息或其他表示憂愁的行為。
  3. 近義與關聯:

    • 蹙額/蹙眉: 指皺眉頭,與“蹙頞”含義非常接近,都表示憂愁、煩惱或不悅。有時“蹙頞”可視為“蹙額”的一種更具體或伴隨的表現(皺眉時鼻梁部位也會皺起)。
    • 愁眉苦臉: 現代漢語中形容愁苦神情的常用語,與“蹙頞”表達的情緒類似。
  4. 現代理解與應用:

    • 在現代漢語中,“蹙頞”一詞已極少使用,屬于書面語或文言詞彙。
    • 其核心含義(因愁苦而皺眉皺鼻梁)在現代通常用“皺眉”、“愁眉苦臉”、“愁眉不展”、“愁容滿面”等詞語來表達。
    • 理解“蹙頞”有助于閱讀和理解古代文學作品,準确把握人物情感。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蹙頞”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發音與字義

發音:cù è
字義分解:


二、含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因煩惱、痛苦或憤怒等情緒而緊縮鼻梁、皺起眉頭的表情,多用于描述愁苦之貌。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百姓因不滿君王的享樂行為而愁眉苦臉,互相訴苦)

  2. 延伸場景:

    • 文學描寫:古典文學中刻畫人物内心痛苦或矛盾時的神态,如《莊子·至樂篇》“深矉蹙頞”。
    • 現代應用:當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三、相關辨析


四、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漢語通過細微神态描寫人物心理的特點,尤其在儒家經典(如《孟子》)中,常以“蹙頞”批判統治者失德引發的民怨。

别人正在浏覽...

闇奸白小寶券兵丁殘略城建局誠信尺缣楚糟從史摧服逗笑兒符冊趕麪杖革風瑰傑漢宮秋黃巾力士嘉林嗟丘寖昌來往如梭棱撐療窮臨谷鈴轅流囚利觜嫚辭米巫米蝦逆詐女色判折平庸品行噗裡噗通譴棄遣言措意千言萬說青梅煮酒窮究曲徑人本院三十六計三月雪生碑盛位素錦褚逃命天才論通臂猿通徹推察王顧左右而言他謂號委隨文策五惡飨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