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的意思、除日的詳細解釋
除日的解釋
舊時指黃道吉日中的一個日子。《鏡花緣》第五五回:“須擇曆書‘除日’,煎湯與小兒洗浴……每年洗十次;或於五月、六月、七月,檢十個除日煎洗更好。”
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除夕》:“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并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金鎗龍旗。”《宋史·五行志四》:“每歲除日,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寝門左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到了除日,清早就起來,坐在家裡等候。”
詞語分解
- 除的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網絡擴展解釋
“除日”一詞在傳統曆法和民俗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黃道吉日中的特定日子
- 定義
指十二建日(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中的“除日”,象征除舊布新,屬黃道吉日。
- 宜忌
- 宜:祭祀、祈福、出行、求醫、栽種等,適合開展新事務或祛除舊疾。
- 忌:求官、上任、開張、搬家等需穩定根基的活動。
二、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 時間
指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俗稱“年三十”“歲除”,是辭舊迎新的關鍵節點。
- 習俗
古代有驅疫逐鬼的“大傩儀”,如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禁中舉行戴面具、執金槍的儀式;民間則貼春聯、守歲,寓意祈福納祥。
三、詞義辨析
- 黃道除日:側重曆法吉兇,用于擇日行事。
- 除夕除日:側重節令民俗,标志年節更替。
部分文獻可能将兩者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東京夢華錄》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除日(chú rì)這個詞在中國漢語中有多個意思。它的部首分别是“門”和“日”,總共有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并以繁體字形式存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除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除曰”,字形略有差異。在古代漢字中,“除曰”是一種常見的寫法,并且仍然可見于一些文獻和書籍中。
對于這個詞,我們可以使用以下例句來更好地理解它的含義:“明天是周末,我打算‘除日’好好休息。”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明天這個日子裡,我計劃好好放松一下。
此外,除日還有一些相關的詞組、近義詞和反義詞。例如,詞組“除日清潔”表示對某物進行除塵、除污等清潔工作。同義詞中可以包括“消除”、“去除”等,它們都有類似的含義,都表示除去某物或某種狀态。反義詞可以是“增加”、“添加”等,它們表示相反的意思,即增加或添加某物或某種狀态。
希望這些簡短而友好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