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除日的意思、除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除日的解釋

舊時指黃道吉日中的一個日子。《鏡花緣》第五五回:“須擇曆書‘除日’,煎湯與小兒洗浴……每年洗十次;或於五月、六月、七月,檢十個除日煎洗更好。”

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除夕》:“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并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金鎗龍旗。”《宋史·五行志四》:“每歲除日,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寝門左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到了除日,清早就起來,坐在家裡等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除日"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即除夕。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日窮于次,月窮于紀",其中"窮"即"盡"之意,後衍生出"歲除"概念。

從構字法解析:"除"字本義為宮殿台階,《說文解字》釋為"殿陛也",後引申出"更替、去除"之意,與"日"組合後特指新舊年歲更替之日。北宋《歲時廣記》記載:"歲除日,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闾,去塵穢,淨庭戶",完整呈現了古人歲末除舊迎新的儀式感。

在民俗學層面,明代《帝京景物略》詳述除日"五更焚香楮,送玉皇上界,迎新竈君下界"的祭祀流程,印證該日兼具辭舊與納吉雙重文化功能。現代方言中,吳語區仍保留"大除日""小除日"的細分稱謂,前者指除夕當日,後者指臘月廿九,此說可溯至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所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其廿四日為交年節"的歲時體系。

文學作品中,蘇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南來三見歲雲除"的表述,佐證了除日作為時間節點的詩學意象,這種将自然時序與人文情感融合的用法,使詞彙在語言學層面獲得更豐富的闡釋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除日”一詞在傳統曆法和民俗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黃道吉日中的特定日子

  1. 定義
    指十二建日(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中的“除日”,象征除舊布新,屬黃道吉日。
  2. 宜忌
    • 宜:祭祀、祈福、出行、求醫、栽種等,適合開展新事務或祛除舊疾。
    • 忌:求官、上任、開張、搬家等需穩定根基的活動。

二、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1. 時間
    指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俗稱“年三十”“歲除”,是辭舊迎新的關鍵節點。
  2. 習俗
    古代有驅疫逐鬼的“大傩儀”,如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禁中舉行戴面具、執金槍的儀式;民間則貼春聯、守歲,寓意祈福納祥。

三、詞義辨析

部分文獻可能将兩者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東京夢華錄》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闇魄白菟變象燦日豺狗成年古代徹重充饩大白話怠懈盜稅镫台定處二氧化碳梵貝公裡貫鐵鞼盾規賢矩聖含齒弘方花粉錢黃湯淡水魂勞夢斷禍源假迹繼赓驚神破膽錦绶九天九地絶馳看輕恐防朗拔廉監辚藉藜蒸驢頭不對馬嘴馬闌面巾麪木逆變昵屬逆天噴灌骈比遷蹇七寶台繞霤羶根盛筵必散守阙雙鴉碎裂簑衣通僊維摩丈室嵬然相乘顯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