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镂心刻骨的意思、镂心刻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镂心刻骨的解釋

(1).比喻苦心思索。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李青蓮詩》:“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三:“不通的文章總愛镂心刻骨的雕琢。”

(2).比喻感受深刻。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是镂心刻骨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镂心刻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情感、記憶或印象極為深刻,如同用刀雕刻在心髒和骨骼上般難以磨滅。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形容“感受或記憶深入内心,無法忘懷”。從構詞結構看,“镂”指雕刻金屬器物,“刻”為用刀雕琢,“心”“骨”則分别象征情感載體與生命根基,兩者結合形成強烈的意象表達。

從詞源演變分析,《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回“妾雖女流,亦知忠義,未嘗刻忘君父之仇,镂心刻骨”,用以強調仇恨之深。現代用法中,既可形容深刻的情感體驗(如恩情、思念),也可指代難以磨滅的負面記憶。

在語法功能上,該成語多作定語或狀語,例如:“那段镂心刻骨的經曆”“镂心刻骨地銘記教誨”。與其近義詞“刻骨銘心”相比,“镂心刻骨”更側重主觀上的刻意銘記,《成語源流考》認為前者強調自然形成的深刻印記,後者則隱含主動加深記憶的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镂心刻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òu xīn kè g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感念深切、難以忘懷,或指感受、記憶極為深刻,如同雕刻在心靈和骨頭上一般。


二、出處與演變

  1. 典故來源
    最早見于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第九十六回:“妾等蒙陛下眷愛,镂心刻骨,沒世難忘。”。
    部分資料(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也提到該詞用于形容對國家的忠誠深入骨髓,但主流文獻多以《封神演義》為典源。

  2. 結構解析

    • “镂心”:雕刻心靈,比喻銘記于心;
    • “刻骨”:深深刻在骨頭上,形容難以磨滅。

三、詳細解釋

  1. 情感層面
    多用于表達對恩情、經曆的深切感念或記憶,如孫犁在《秀露集》中提到:“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是镂心刻骨的。”。

  2. 創作層面
    清代趙翼《瓯北詩話》中,用“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镂心刻骨”形容李白詩歌的自然灑脫,反襯刻意雕琢的文風。


四、用法與例句


五、總結

“镂心刻骨”既可用于形容情感上的深刻記憶,也可指創作中的苦心思索,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其權威出處為《封神演義》,其他文獻用例多為引申或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八綱百舌卑恭變揭哺饋才華朝代愁郁出奇緻勝楚制村場帶湖打架澱園東營市都将法禁放古非但沸點氛垢分委根問苟美瓜李浣浣洊疊绛英介吝開席跨虹款至老瞞滿博沒身母校木芽腦橋内障朋來椠人清邪牷犧阒如三沐三薰山東梆子聲詞神骥說念私財松钗田本命通敏投款誣能無羞僧武移相和歌小家子小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