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的小盆。 唐 杜荀鶴 《溪興》詩:“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酌時。” 明 莊希俊 《漁樵問答》詩:“瓦甌篷底動春酌,去去來來長自由。”
“瓦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ǎ ōu,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陶制的小盆,常作為容器使用。
“瓦”代表瓦器,“瓯”是古代一種類似瓦器的容器,兩者結合形成複合詞,字面意義為陶制器皿。
該詞常被引申為“外表美觀但内裡空虛、無用”的象征。
例如,瓦瓯雖形似酒器,但因陶制材質易滲漏或不耐高溫,實際并不適合儲存酒類,故比喻人或事物徒有其表、缺乏實用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唐代杜荀鶴、明代莊希俊的相關作品。
瓦瓯(wǎ ǒu)是一個漢字詞語,擁有豐富的含義和曆史淵源。其繁體字為「瓦甌」,由「瓦」和「甌」兩個字組成。
「瓦」是個名詞,意為陶瓷器皿,通常用于建築中的瓦片。它是由山和皿兩個部首構成,象征着瓦片的形狀和材質。
「甌」是個名詞,意為瓊液容器,是一種古代的吃飯器具。它是由瓦、田、缶三個部首構成,表示容器的形狀和材質。
「瓦瓯」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代古代的瓦器和甌器。關于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内傳》中,其中有一句話說到:“尋瓦瓯無失敗”。這句話中的「瓦瓯」就指的是上面提到的陶瓷器具,意為尋找陶瓷器具,沒有失敗。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瓦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形狀更接近一個左右對稱的長方形。而甌則與現代基本一緻,為一個左上右下的平面圖形。
下面是一些關于「瓦瓯」的例句:
1. 我們在古代城址上發現了一些古老的瓦瓯。
2. 這個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古代的瓦瓯和瓦片。
1. 瓦片:指的是建築中使用的陶瓷瓦。
2. 瓦器:指的是以瓦為材料制成的器物。
1. 瓦甌:一個與瓦瓯意思相同的繁體字表達。
2. 瓦楢:意為不可缺少的器皿。
1. 碗碟:指的是與瓦瓯相對的陶瓷器皿。
2. 玻璃:指的是一種非陶瓷材質的器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