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恩德信義。《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恩信周徧二十四縣,莫復以辭訟自言者。”《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以 瑜 恩信著於 盧江 ,出備 牛渚 ,後領 春穀 長。” 宋 歐陽修 《論狄青劄子》:“自 青 為将領,既能以勇力服人,又知訓練之方,頗以恩信撫士。” 清 劉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銘》:“其恩信素結於民心。”
(2).猶寵信。《南齊書·蕭惠基傳》:“ 袁粲 、 劉彥節 起兵之夕, 太祖 以 秉 是 惠基 妹夫,時直在侍中省,遣 王敬則 觀其指趣。見 惠基 安靜不與 秉 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恩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恩德信義
指通過恩惠和誠信建立的道德準則,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上位者以仁德和信義赢得民心。例如:
寵信
表示因受偏愛而獲得信任,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特殊信賴。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漢書》《南齊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恩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拆分部首是心和讠,筆畫總數為11畫。
恩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恩的本義是指對别人持有的好感和善意,而信則表示一種真實可靠的态度。結合在一起形成恩信這個詞,意味着對别人的善意表示和真實可靠的承諾。
在繁體中,恩信的寫法保留了其原始的形态。由於恩信中的兩個字的結構較為簡單,因此在繁體中并未出現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恩和信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恩的寫法中,心部分寫得更加形象,突出了“心”的含義;而信的寫法中,則以“言”為形旁,強調了對真實承諾的表達。
1. 他一直對我非常好,真是個有恩信的人。
2. 隻有恩信相互承諾,我們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1. 恩人:指對自己施以恩惠的人。
2. 信任:表示對他人的誠實和可靠的信心和依賴。
3. 恩寵:指對他人特别的好感或偏愛。
1. 善意:指持有對他人的好感和善意。
2. 承諾:表示對于自己的言行給出的有力保證和承諾。
1. 仇恨:指對他人懷有憎惡和敵意。
2. 不守信:表示對諾言和承諾毫不在意或無法信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