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儀的意思、科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儀的解釋

猶科式。 唐 薛逢 《社日遊開元觀》詩:“浪漬法堂餘像設,水存虛殿半科儀。” 宋 蘇轍 《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既祇薦於科儀,期永安於像設。”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六·祭江》:“﹝先君﹞憫溺 江 人,召黃冠立醮壇於 江 陽第一山,作祭 江 科儀。” 清 王韬 《原道》:“天主教中所有瞻禮、科儀、煉獄、懺悔以及禁嫁娶、茹葷,無以異乎緇流衲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儀是漢語中一個兼具宗教與禮儀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規範化的宗教儀式程式"。從詞源學分析,"科"本義為品類、法式,引申為宗教戒律;"儀"指禮節、程式,二者組合後特指宗教活動中遵循的固定儀軌。

在道教體系中,科儀具有完整的行為規範體系。《中華道教大辭典》将其定義為"道教齋醮儀式中必須遵守的程式規範",包含經韻唱誦、法器運用、壇場布置等要素,如《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記載的晨鐘暮鼓儀式即屬典型科儀。佛教領域則多用于描述受戒、開光等法事活動,如《禅林象器箋》所述的傳戒科儀包含三壇大戒流程。

從曆史演變看,漢代《太平經》已出現"科律儀規"的表述,至南北朝時期陸修靜編纂《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标志着道教科儀的系統化定型。現代宗教學者呂大吉在《宗教學通論》中強調,科儀的本質是通過符號化行為實現人神溝通的宗教語言。該術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收錄為正式詞條,釋義為"宗教活動的儀式規程"。

需特别說明,本文關于科儀的學術定義參考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禮儀大辭典》(2000年版),具體儀軌描述援引宗教文化出版社《道教儀範》(1999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科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但主要作為道教術語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道教核心含義

  1. 定義
    科儀是道教齋醮法事的統稱,指道場活動中遵循的儀式規範與程式。由“科”(程式動作)和“儀”(禮節法式)組合而成,強調儀式的規範性,即“依科闡事”或“照本宣科”。

  2. 内涵
    包括經诰、戒律、禮儀等宗教形式,涵蓋道教法事的動作、唱誦、法器使用等環節,如身着道袍、持法器起舞等。常見類型有開壇科儀、蕩穢科儀等。

  3. 分類

    • 陽醮:為生者祈福消災,含請水、發奏、拜表等儀式。
    • 陰醮:為亡者超度,如破獄、施食、放河燈等。
    • 最高規格為“國醮”,用于國家層面的祭祀。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科學儀器(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科儀”可指科學儀器(“科學”與“儀器”組合),但此用法非主流。

  2. 曆史文獻中的廣義用法
    唐代文獻中“科儀”泛指宗教或禮儀程式,如薛逢《社日遊開元觀》描述的法堂儀式。

三、補充說明

“科儀”主要指道教法事的儀式體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了解道教法事流程,可參考、5、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分率抱廈别思布母繜慈訓蹿貨大教堂彈治钿粟恩幸伐毛洗髓方社放意繁蕪風摅鳳簪咈咈負傷感悚官僚資本主義好惹喉嗉黃支弧度虎頭牢房艱礙赍志以殁雷闆僆子遼右理欲羅絡猡猡屢試不爽冒碰乃心王室乾脆利索瓊樓玉宇鵲岩惹怨日角龍顔上簇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沈身時患署劵宿滞特特恬蕩鐵探子貼席偷寒送暖晩雕往辭完固蛙蝦吳绫五鎮閑雲孤鶴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