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儀的意思、科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儀的解釋

猶科式。 唐 薛逢 《社日遊開元觀》詩:“浪漬法堂餘像設,水存虛殿半科儀。” 宋 蘇轍 《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既祇薦於科儀,期永安於像設。”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六·祭江》:“﹝先君﹞憫溺 江 人,召黃冠立醮壇於 江 陽第一山,作祭 江 科儀。” 清 王韬 《原道》:“天主教中所有瞻禮、科儀、煉獄、懺悔以及禁嫁娶、茹葷,無以異乎緇流衲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科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但主要作為道教術語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道教核心含義

  1. 定義
    科儀是道教齋醮法事的統稱,指道場活動中遵循的儀式規範與程式。由“科”(程式動作)和“儀”(禮節法式)組合而成,強調儀式的規範性,即“依科闡事”或“照本宣科”。

  2. 内涵
    包括經诰、戒律、禮儀等宗教形式,涵蓋道教法事的動作、唱誦、法器使用等環節,如身着道袍、持法器起舞等。常見類型有開壇科儀、蕩穢科儀等。

  3. 分類

    • 陽醮:為生者祈福消災,含請水、發奏、拜表等儀式。
    • 陰醮:為亡者超度,如破獄、施食、放河燈等。
    • 最高規格為“國醮”,用于國家層面的祭祀。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科學儀器(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科儀”可指科學儀器(“科學”與“儀器”組合),但此用法非主流。

  2. 曆史文獻中的廣義用法
    唐代文獻中“科儀”泛指宗教或禮儀程式,如薛逢《社日遊開元觀》描述的法堂儀式。

三、補充說明

“科儀”主要指道教法事的儀式體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了解道教法事流程,可參考、5、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科儀

科儀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科和儀。

部首和筆畫

科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儀的部首是亻,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科儀一詞最初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意思是指科學的禮儀。在古代,科學被認為是一種嚴謹而莊重的學問,因此與禮儀結合在一起來表達對科學的尊重和敬意。

繁體

科儀的繁體寫法為「科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科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科的古時候寫法為「禾禾」,而儀的古時候寫法為「人示」。

例句

1. 研究科儀有助于了解古代的科學和文化發展。

2. 高舉科儀的大旗,傳承科學精神,推動社會進步。

組詞

科學、儀式、科技、儀表、科研。

近義詞

科學禮儀、科技文化、學術儀态。

反義詞

無禮無儀、無科無學、粗俗狂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