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的小盆。 唐 杜荀鹤 《溪兴》诗:“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甌篷底独酌时。” 明 庄希俊 《渔樵问答》诗:“瓦甌篷底动春酌,去去来来长自由。”
“瓦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ǎ ōu,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指陶制的小盆,常作为容器使用。
“瓦”代表瓦器,“瓯”是古代一种类似瓦器的容器,两者结合形成复合词,字面意义为陶制器皿。
该词常被引申为“外表美观但内里空虚、无用”的象征。
例如,瓦瓯虽形似酒器,但因陶制材质易渗漏或不耐高温,实际并不适合储存酒类,故比喻人或事物徒有其表、缺乏实用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唐代杜荀鹤、明代庄希俊的相关作品。
瓦瓯(wǎ ǒu)是一个汉字词语,拥有丰富的含义和历史渊源。其繁体字为「瓦甌」,由「瓦」和「甌」两个字组成。
「瓦」是个名词,意为陶瓷器皿,通常用于建筑中的瓦片。它是由山和皿两个部首构成,象征着瓦片的形状和材质。
「甌」是个名词,意为琼液容器,是一种古代的吃饭器具。它是由瓦、田、缶三个部首构成,表示容器的形状和材质。
「瓦瓯」这个词语一般用来指代古代的瓦器和甌器。关于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内传》中,其中有一句话说到:“寻瓦瓯无失败”。这句话中的「瓦瓯」就指的是上面提到的陶瓷器具,意为寻找陶瓷器具,没有失败。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瓦的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形状更接近一个左右对称的长方形。而甌则与现代基本一致,为一个左上右下的平面图形。
下面是一些关于「瓦瓯」的例句:
1. 我们在古代城址上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瓦瓯。
2. 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的瓦瓯和瓦片。
1. 瓦片:指的是建筑中使用的陶瓷瓦。
2. 瓦器:指的是以瓦为材料制成的器物。
1. 瓦甌:一个与瓦瓯意思相同的繁体字表达。
2. 瓦楢:意为不可缺少的器皿。
1. 碗碟:指的是与瓦瓯相对的陶瓷器皿。
2. 玻璃:指的是一种非陶瓷材质的器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