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弦品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ào xián pǐn zhú(注音:ㄊㄧㄠˊ ㄒㄧㄢˊ ㄆㄧㄣˇ ㄓㄨˊ),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吹奏或調試管弦樂器,也用于形容對音樂的細緻鑒賞。該成語與“調絲品竹”“調弦弄管”等為近義詞,均強調與音樂相關的技藝或活動。
最早出自元代楊梓的雜劇《霍光鬼谏》第一折:“隻聽的調弦品竹,甚的是論道經邦。” 此句通過對比音樂與治國,暗含對沉迷享樂的諷喻。
需注意與“品竹調弦”的細微差異:後者更側重對材料(如竹制樂器)的品評與調試,引申為對藝術作品的細緻打磨,而“調弦品竹”更直接指演奏行為。
示例:
“宴席間,樂師調弦品竹,奏出一曲《陽春白雪》。”
該成語既可用于具象的樂器演奏,也可隱喻對藝術的專注追求,是漢語中體現音樂文化的典型表達。
《調弦品竹》是一個成語,意指彈奏樂器或演奏笛子。它主要用來形容音樂優美悠揚。
《調弦品竹》可以拆分為四個部首和十三個筆畫。
部首:讠(讦) 言 弓 竹
筆畫:3 8 3 9
《調弦品竹》最早出現在《東晉·王粲·謝安問病别王大娘追贈公女诔辭》中。後人将其作為成語使用。
《調弦品竹》的繁體字為「調弦品竹」。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調弦品竹」可以寫作「調絃品竹」。
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能夠完美地調弦品竹。
常用的組詞有:調音、調弦、品韻、竹笛等。
近義詞有:吹箫、撫琴、撥弦等。
反義詞有:刺耳、雜亂、不和諧等。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