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隳懈的意思、隳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隳懈的解釋

懈怠。隳,通“ 惰 ”。 宋 蘇舜欽 《東京寶相禅院新建大悲殿記》:“ 明肅莊獻皇後 崩,閣廢不作,已而又命入内供奉官 趙用志 、 朱文用 易閣以殿, 景祐 元年又罷之。 德淮 隳懈自劾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隳懈(huī xiè)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表示松懈、怠惰、意志消沉的狀态。其具體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礎釋義

指精神或意志上的松弛、懈怠,強調因喪失動力或決心而導緻的不進取狀态。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35頁明确定義:“隳懈,懈怠;松懈。” 該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商務印書館出版,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二、語源與構詞分析

  1. 隳(huī):

    本義為“毀壞、崩塌”,引申為“廢棄、衰敗”。如《說文解字注》釋:“隳,敗城阜曰隳”,後衍生出“堕落、衰頹”之意。

  2. 懈(xiè):

    指“松弛、怠慢”,《說文解字》注:“懈,怠也”,形容精神或行動上的懶散。

    合成詞義:二字疊加強化“因意志衰頹而導緻的怠惰”這一核心含義,多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狀态或行為表現。


三、典籍用例與語境

常見于古典文獻,尤以批判性語境為主:

《後漢書·仲長統傳》:

“隳懈以緻崩離,斯豈非力不足而智不贍耶?”

(釋義:因懈怠而導緻崩潰離散,這難道不是能力不足且智慧欠缺嗎?)

此處以“隳懈”批判治國者的消極失職,凸顯其嚴重後果。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2012年版)卷四十九。


四、近義詞辨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見于學術論著、曆史文本分析或文學創作,用以表達帶有批判性的深度描述。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懈怠”“松懈”等更通俗的替代詞。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4. 漢典(www.zdic.net)字形與字義解析
  5.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系列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隳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uī xiè,其基本含義指精神懈怠、意志消沉,缺乏動力或決心去完成任務或目标。

詳細解釋:

  1. 構成分析

    • 隳:本義為“倒塌、毀壞”,此處引申為精神層面的“崩潰、渙散”。
    • 懈:意為“松懈、懶散”,形容缺乏幹勁或專注力。
      兩者組合後,形成并列式結構,強調因精神渙散導緻的懈怠狀态。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外界壓力、挫折或長期努力無果後,産生的消極心态。例如宋代蘇舜欽《東京寶相禅院新建大悲殿記》中:“德淮隳懈自劾去”,指德淮因懈怠而自我彈劾離職。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懈怠、渙散、萎靡
    • 反義詞:勤勉、振奮、堅韌
  4. 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隳懈”通過“隳”與“懈”的疊加,生動刻畫了身心俱疲、意志消沉的狀态,適用于強調因内在或外在因素導緻動力喪失的情景。如需進一步了解“懈”字的演變或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及唐代魏征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骜亢北京人邊縣俵解不見天日嶒峨蟲魚抽象村雞單惠點中頓解妒意風車雨馬輔翼公電狗傍人勢鞲繩挂火薨薨後尾兒撶船瓠肥價錢旌寵金虎台進屋九世仇踡跼聚精凝神闿闡陵道隸屬立項鸾弦馬電秘典明賢南闱鬧雜盤藍抛鄉離井前軌凄神山行海宿世吏侍子述譔四隅台風天獄鐵骨铮铮貼錢統一體徒父烏絲闌縣罄顯賞宵分希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