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豁喇 ”。象聲詞。《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風過處,隻聞得豁剌一聲響,半空中墜下一個青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樹趁着風勢,底下根在浮石中,絆不住了,豁喇一聲,竟倒在船上來。”《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從空豁喇一聲,霎時山崩地裂,拔木飛砂。” 茅盾 《路》:“豁剌, 華 拿起一個盤子扔在地下。”
“豁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發音和語境不同有所區别,需分情況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物體突然發出的斷裂、墜落或猛烈撞擊的聲音,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場景描寫。
擴展形式
衍生詞“豁剌剌”(huō là là)進一步強調聲音的急促和響亮,如《紅樓夢》中風筝線崩斷的描寫()。
基本含義
指人的胸懷開闊、豁達,不被瑣事困擾,能以寬廣的視角應對問題。
使用注意
此義項在現代使用較少,且部分資料(如)可能将其與“豁剌剌”混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發音 | 詞性 | 含義 | 常見場景 | 參考來源 |
---|---|---|---|---|
huō là | 象聲詞 | 物體斷裂、墜落聲 | 古典文學、口語 | 、3、5、6 |
huò là | 形容詞 | 心胸開闊、豁達 | 性格描述 | 、7(需謹慎) |
提示:日常使用中“豁剌”多作象聲詞,若需描述性格,更推薦“豁達”“開朗”等常用詞。
豁剌(huò là)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言辭、行動大膽直接,毫不講究禮貌和顧忌的特點。
豁(辶 + 化 + 一)- 部首“走”,總筆畫:16
剌(刀 + 刀 + 一)- 部首“刀”,總筆畫:9
“豁剌”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早期的漢字文獻中并無詳細記載。在繁體字中,豁剌的寫法為「豁剌」。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豁剌的字形稍有不同。太古字形中,豁的字形為一個寬敞的洞穴形狀,而剌的字形則是劍的形狀。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逐漸演變,現代的寫法已經變為了現在我們使用的樣子。
1. 他的言辭豁剌,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
2. 這位演講者的演講風格非常豁剌,但也因此引來了一些争議。
豁剌思維、豁達、豁然、豁免、剌激、剌刺、剌痛
直爽、爽快、坦率、果斷
拘謹、小心翼翼、委婉、圓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