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狎昵。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论》:“﹝内宠嬖近﹞新近於左右,翫习於朝夕,先意承志,因间随隙,以惑人主之心,求赡其私欲。”
(2).玩忽。《后汉书·桓帝纪》:“詔书连下,分明恳惻,而所在翫习,遂至怠慢,选举乖错,害及元元。”《晋书·江统传》:“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3).成为习惯。《万善同归集》卷中:“譬如纸索,近香则香,繫鱼则臭,渐染翫习,各不自觉。”
(4).钻研。《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主者宜勑自今以后,羣臣皆当翫习古义,脩明经典,称朕意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吾幼承门业,加性6*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翫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翫习汉语 快速查询。
“翫习”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单字拆解并结合古文用法来理解:
翫(wán)
本义为习惯、熟习,引申为因熟悉而轻视。如《左传》中“翫岁而愒日”即指虚度光阴的怠惰状态。
习(xí)
原指鸟类反复试飞,后引申为反复练习、长期形成的行为或习惯。
合义:
“翫习”多指因长期接触某事而过度熟悉,导致轻视或疏忽。例如《后汉书》中“翫习虏态”描述对敌方习气过于熟悉而放松警惕的状态。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含贬义(如习惯性懈怠)。建议替换为更通用的“熟习”“因循”等词。
翫习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玩耍、嬉戏、消遣等。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人们通常会使用这个词来形容休闲娱乐的状态。
翫习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为翟部和攵部。其中,翟部表示与“羽”有关的东西,而攵部表示与“手”有关的东西。这个词共由12个笔画组成。
翫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翟”在古汉语中指的是鸟的羽毛,而“攵”表示用手推、挥舞的动作。将这两个部首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翫习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翫习的写法为「翫習」。
在古时候,翫习的汉字写法略有差异。其中,翫的古代写法为「玩」,表示娱乐、玩耍;习的古代写法为「習」,表示练习、学习。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即为翫习。
1. 小明放学后喜欢与朋友一起翫习,享受轻松的时光。
2. 这个周末,我们一家人计划到公园里翫习一番。
翫游、翫观、翫玩、翫娱、翫贤
嬉闹、游戏、娱乐、玩耍、消遣
认真、严肃、专注、学习、训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