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吽牙的意思、吽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吽牙的解釋

(1).形容犬争鬥吼叫。《漢書·東方朔傳》:“狋吽牙者,兩犬争也。” 唐 杜牧 《賀平黨項表》:“衆虺盤結,羣犬吽牙。” 宋 洪邁 《夷堅甲志·惠吉異術》:“為至其居,命斸地丈許,得蒼狗,吽牙怒視,左右皆恐。”

(2).猶聱牙。形容文句拗口。 清 錢謙益 《題李文正公手書<東祀錄略>卷後》:“試取 空同 之集,汰去其吞剝尋撦,吽牙齟齒者,而 空同 之面目,猶有存焉者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吽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犬類争鬥吼叫
    該義項最早見于《漢書·東方朔傳》:“狋吽牙者,兩犬争也。”,指狗在争鬥時發出的激烈叫聲。後世如唐代杜牧《賀平黨項表》中“羣犬吽牙”、宋代洪邁《夷堅甲志》中“吽牙怒視”等用例,均延續此含義,強調動物争鬥的兇猛場景。

  2. 形容文句拗口難讀
    此意由“聱牙”引申而來,用于批評文字艱澀不通順。例如清代錢謙益在題跋中評價某些文章“吽牙辵舌”,即指語句生硬、閱讀不暢。

二、發音與用法

三、文化關聯

“吽”字本身在佛教語境中有特殊讀音(如六字真言中的hōng音),但“吽牙”一詞與宗教無關,僅保留古漢語中的動物拟聲及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吽牙的意思

吽牙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念咒語時發出的吟唱聲音、佛教中的一個口訣,也可以指牙龈上方的膜狀嵴。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吽牙的部首是口,拆分成吅和牙兩個部分。吅是組成字詞的音節,牙是指人和動物的咀嚼器官。

這個字總共有5個筆畫,按照筆畫順序書寫。

來源和繁體

吽牙是中國獨有的漢字,起源自古代。在繁體中,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吽牙」這兩個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根據曆代字典的記載,吽牙的古代寫法有時會加一點或者減一點。具體的古代寫法可參照古代文獻。

例句

1. 他們在廟裡吽牙念經。

2. 佛教信徒每天都要誦念吽牙咒。

組詞

吽牙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新的詞語,如:吽牙十指(指音樂家的手指靈活度)。

近義詞和反義詞

吽牙的近義詞有吟唱、詠唱等,反義詞則沒有普遍接受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