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藓的意思、駁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藓的解釋

亦作“駮蘚”。顔色斑駁的苔藓。 唐 鄭愔 《哭郎著作》詩:“荒階羅駁蘚,虛座網浮埃。”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開元寺樓看雨聯句》:“鮫蘚浄鋪筵,低松溼垂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駁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指顔色斑駁的苔藓,常用于描述潮濕環境中苔藓因生長環境或時間積累形成的雜色紋理。例如唐鄭愔《哭郎著作》中的“荒階羅駁蘚,虛座網浮埃”。
  2. 拼音與注音:拼音為bó xiǎn,注音符號為ㄅㄛˊ ㄒㄧㄢˇ,繁體可寫作“駮蘚”。

二、字義分解

  1. “駁”:
    • 本義為反駁、辯論(如“批駁”),但在此詞中取“顔色混雜”之意,如“斑駁”。
  2. “藓”:
    • 指苔藓植物,常見于陰濕環境,植株矮小且有假根。

三、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詞或文雅描述中,例如唐代陸龜蒙與皮日休的聯句“鮫蘚浄鋪筵,低松溼垂鬋”,通過“駁藓”描繪自然景物的斑駁質感。

四、相關組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生物學特性,可參考古籍或植物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藓》的意思

《駁藓》是指雜草或病蟲害在藓類植物上的痕迹或侵襲。藓是指地衣植物,它生長在土壤、岩石或樹木上,具有一定的草本特征。

《駁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駁藓》的拆分部首是馬和艹。馬是駁藓的聲旁,艹是藓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21畫。

《駁藓》的來源

《駁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的“駁”是指雜亂或破爛不堪的意思,而“藓”指的是藓類植物。

《駁藓》的繁體字

《駁藓》的繁體字為「駁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駁藓》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藓的部分寫作「蘚」。

《駁藓》的例句

1. 踩壞了的草地上有駁藓,顯得十分雜亂。

2. 駁藓不僅影響了植物的生長,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駁藓》的組詞

駁藓歧途、駁藓叢生、駁藓滿地。

《駁藓》的近義詞

駁麥、藓麻。

《駁藓》的反義詞

純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