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發的意思、結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發的解釋

(1) [knot the hair upon reaching *****hood in former time]∶束發

臣結發遊學,四十餘年。——《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2) [marry]∶指結為夫妻

而我在萬裡,結發不相見。——江淹《雜體·李都尉從軍》

結發同枕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詳細解釋

(1).束發。古代男子自成童開始束發,因以指初成年。《史記·李将軍列傳》:“且臣結髮而與 匈奴 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四:“自言 幽 燕 客,結髮事遠遊。”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想 王郎 ,結髮賦從戎,傳遺業。” 清 姚鼐 《連日清齋寫佛經偶作數句》詩:“結髮慕勝因,而復役人事。”

(2).成婚。古禮。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故稱。 漢 蘇武 《詩》之三:“結髮為夫婦,恩愛兩不疑。” 唐 孟雲卿 《古别離》詩:“結髮年已遲,征行去何早。”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

(3).指妻子。後亦指元配。《隸釋·漢國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臺,夫人結髮,上為三老。”《北史·後妃傳下·齊馮翊太妃鄭氏》:“妃是王結髮婦,常以父母家財奉王。”《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馮公 又問:‘令孺人何姓?是結髮還是再娶?’”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當家,自己做不得主。這不是他哥的結發妻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發”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

一、成年禮的象征 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束發戴冠),女子十五歲行笄禮(束發插簪),标志成年。如《史記》記載“臣結發遊學,四十餘年”,這裡的“結發”即指男子成年後開始追求事業。

二、婚姻儀式的核心 婚禮中,新人各剪一縷頭發绾結為同心結,象征“結發同心”。此儀式最早見于《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結發同枕席”,後發展為“結發夫妻”的典故,特指原配婚姻。

三、文學意象的延伸 在詩詞中常代指原配妻子,如蘇武《詩四首》中“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以及江淹《雜體·李都尉從軍》的“結發不相見”,均以結發暗喻婚姻關系的締結。

該詞從束發的具體動作,逐漸演變為承載成年責任、婚姻盟約的文化符號,體現了古代禮制與情感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結發》是指夫妻之間聯結頭發,象征終身相伴、相親相愛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發》由絞部和發字旁組成,絞部屬于意符旁。在《說文解字》中,絞部的本義是“纏繞”,而發字旁的本義是“發出、發生”。絞部的部首是纟(纟為線的部首)。《康熙字典》給出的部首編碼是纟編碼為120,而發字旁的部首是發,編碼為183。

來源與繁體字

“結發”一詞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詩經·小雅·車舝》一篇中,詩中寫到“蛾則結尾,有女則嫁,雄則結發,有女則家。”這個詞最早意味從“結發”的生活習俗演變而來。繁體字“結發”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有關“結發”的記載較少,因此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并沒有什麼顯著差異。

例句

1. 他們結發交深,相互扶持共度人生的種種困難。

2. 在婚禮上,新郎新娘以結發聯結,象征着他們終身相伴。

組詞

結婚、結拜、結盟、結論、結晶

近義詞

夫妻、夫妻同心、比翼雙飛、郎才女貌

反義詞

分離、離婚、疏離、獨身、破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