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力的意思、任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力的解釋

(1).使用民力。《禮記·王制》:“量地遠近,興事任力。” 孔穎達 疏:“上雲用民之力惟三日而已,故注雲‘治宮室、城郭、道渠’。此言興事,言興事則用力難重,故雲事,謂築邑。”

(2).運用勞力;依憑力量。《呂氏春秋·察賢》:“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帝曰:‘四千裡征伐,雖雲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

(3).盡力,費盡心力。《韓非子·說疑》:“是以羣臣居則修身,動則任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 揚 班 以下,莫不取資,任力耕耨,縱意漁獵,操刀能割,必列膏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任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委任有能力的人(現代常用義)

指選拔并委派有才能、有力量的人擔任重要職位。該釋義強調“人盡其才”的管理理念,例如在組織或團隊中合理分配資源。


二、使用勞力或民力(古代文獻義)

常見于古籍,指動用人力或依靠體力完成事務,如工程建設或征伐活動。


三、盡力或費盡心力(引申義)

表示全力以赴、竭盡所能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個人努力或投入。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現代多用于第一類含義(選拔人才),而古代文獻中後兩類更常見。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禮記》《呂氏春秋》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任力》的意思

《任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任》是動詞,意為允許、承擔或接受某種任務、責任、行動等;《力》是名詞,表示物體所具備的推、拉、壓等物理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任》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2;《力》的部首是「力」,筆畫數為2。

來源

《任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尚書·周書·武成》中,有一句話:“百裡奚,功以任力。”這句話意為“百裡奚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取得了功業”。後來,《任力》逐漸成為表達個人能力和努力的詞語。

繁體

《任力》的繁體字為「任力」,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任」字的寫法比較多樣,早期版本包括「讠」和「壬」兩個部分,後來逐漸變化為「人」和「壬」的組合形式;「力」字的寫法相對穩定,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例句

1. 他畢業後,毅然選擇了國内艱苦的基層工作,用自己的任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2. 在遇到挑戰時,我們需要發揮個人的任力,克服困難。

組詞

1. 任職:指擔任某個職務。
2. 任性:指個人行事自由、不受限制。
3. 負重前行:表示承擔困難和壓力繼續前進。

近義詞

1. 承擔:表示接受責任或任務。
2. 付出:表示努力或付諸行動。

反義詞

輕易:指不費力或不經過思考就能達到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