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博學。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鉅生大年,贍學淵聞。” 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五:“博文贍學,通誦一億偈經。”
(2).資助辦學。 宋 洪適 《荊門軍奏便民五事狀》:“緣本軍并無承平案牘,即不見得舊管贍學錢糧之數,兼并無寺觀絶産可充贍學。” 葉德輝 《書林清話·元時官刻書由下陳請》:“ 元 時官刻之書,多由中書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錢糧學校贍學田款内開支。”
“贍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àn xué,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釋義
指學識淵博、知識豐富,多用于形容人的學問深厚。
例:
詞義分析
“贍”在此處意為“充足、豐富”,“學”指學問,組合後強調知識的廣博與深厚。
基本釋義
指為教育或學校提供財力支持,多見于古代官方或民間對教育的資助行為。
例:
詞義分析
“贍”在此處取“供給、供養”之意,與“學”結合後特指對教育的物質支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曆史文獻原文。
《贍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贍和學。贍指養育、照料、供養,學指學習、教育、修養。因此,《贍學》的意思是一個人在學習上富有修養和滿足。
《贍學》的部首是貝字旁和學字旁,它們分别是貝和子。貝是表示財富的象形字,學是表示學習的象形字。贍的字形為貝字旁加上垂直的橫折,學的字形則是學字邊。
《贍學》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贍的筆畫數為8,學的筆畫數為4。
《贍學》一詞源自儒家經典《尚書》中的“贍養”,後來演變為《贍學》。在繁體字中,《贍學》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贍的字形由貝字旁下面是三個豎筆構成,而學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同。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書法流派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 他的《贍學》精神使他成為了一位成功的學者。
2. 古人常講:“家有一寶,如有贍學之風則光耀祖宗,武昌之富在後昆季。”
組詞:贍養、贍養費、學習、學問。
近義詞:盡力學習、勤學。
反義詞:怠惰、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