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是無非的意思、無是無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是無非的解釋

沒有是也沒有不是。比喻空閑,沒有事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是無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超越世俗的是非評判,達到一種超脫、淡泊或混沌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出處及用法:


一、字面與基本釋義


二、哲學淵源與出處

此成語源自道家思想,體現“齊物”哲學:

《莊子·齊物論》: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莊子認為是非标準是相對的,主張超越對立,回歸自然本真。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譯注》(2010年),第45頁。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1. 積極意義:

    形容人豁達通透,不卷入無謂争執。

    例:“他晚年隱居山林,心境無是無非,逍遙自在。”

    語例參考: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編號:CCL2023-LX023)。

  2. 消極意義:

    批評缺乏原則、混淆是非的處世态度。

    例:“面對大是大非,不可無是無非,須明辨立場。”

    語例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第1428頁。


四、權威引用強化


五、使用注意

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

網絡擴展解釋

“無是無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結構
拼音:wú shì wú fēi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無是”和“無非”兩部分構成。

二、基本釋義
字面意為“沒有是也沒有非”,引申為兩種含義:

  1. 形容清閑無事的狀态,如“冷清清無是無非誦《南華》”;
  2. 表達超脫世俗是非的處世态度,即不執着于對錯紛争。

三、出處與例句

四、近義詞與用法

五、哲學内涵
該成語隱含道家思想,主張摒棄是非紛擾,追求内心平和,與《南華經》(即《莊子》)的“齊物論”思想相通。

别人正在浏覽...

埃煤按籍案值葆力弊孔不次之位菜羹纏腳吃栗多崇論闳議呆滞登山陟嶺玎玎地平坐标系襎裷蜂擁蟻聚婦孺皆知府堂高資怪嚴過剛海陸豪縣畫黛皦核金縢議齎物觊欲開消開載柯爛棋愦慢老萊裾冷鍋裡爆豆僚吏厲階籠蒙籙籍謾荒眉子麪勃目想努出牽挽權家羣雄省躬生米做成熟飯勝衣盛馔神胎神僊中人稅契順附損友擡高嘽咺望闆問候現代漢語詞典最新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