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纓的意思、長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纓的解釋

[long ropes] 長繩子,今也比喻革命軍隊,革命力量

願受長纓,必羁南越王而緻之阙下。——《漢書·終軍傳》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毛6*6*東《清平樂·六盤山》

詳細解釋

(1).古時系帽的長絲帶。《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鄒君 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 漢 李陵 《與蘇武》詩之二:“臨 河 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長纓鄙好,且變 鄒 俗。”

(2).指華衣美6*服者或達官顯貴。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陸機<羁宦>》:“朱黻鹹髦士,長纓皆俊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3).指駕車時套在馬頸上的長革帶。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一:“赤驥頓長纓,非無萬裡姿。”

(4).指捕縛敵人的長繩。《漢書·終軍傳》:“ 軍 自請:‘願受長纓,必覊 南越王 而緻之闕下。’”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之十一:“臣 靖 執長纓,智勇伏囚拘。” 宋 陸遊 《夜讀兵書》詩:“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 毛6*6*《清平樂·六盤山》詞:“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長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長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 古時系帽的長絲帶
    本義指古代用于系冠帽的長帶子,後衍生為華服或身份的象征。例如《韓非子》提到“鄒君好服長纓”,唐代杜甫詩“賜浴皆長纓”則用此指代達官顯貴。

  2. 捕敵的長繩(典故來源)
    《漢書·終軍傳》記載終軍“請纓”典故:漢武帝時,終軍主動請求用長繩縛南越王歸漢,後世遂以“請纓”代指報國壯志,此處長纓象征克敵手段。

  3. 革命力量的比喻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名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賦予其新内涵,喻指革命武裝力量。

  4. 人名中的文化寓意
    作名字時蘊含“責任”與“成就非凡”的期許,取義于纓帶象征的約束力和長遠的志向。


知識擴展:該詞演變脈絡清晰,從具體飾物(先秦)→身份符號(漢唐)→軍事意象(宋明)→革命隱喻(近現代),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時性發展特征。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詩文注本獲取更詳盡的典故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纓(cháng yīng)這個詞是指裝飾在頭飾或服飾上的長帶子。它由“長”和“纓”兩個字組成。 “長”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長”字頭,它有12個筆畫。在這個詞中,它表示長度較長的意思。 “纓”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缶”字旁,它有14個筆畫。在這個詞中,它表示帶子、挂件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人們喜歡在頭飾或服飾上加上長帶子來增加裝飾效果,以顯示自己的品位和身份。 在繁體字中,“長”和“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字典《說文解字》中,字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頭上佩戴着一條華麗的長纓,給整個人增添了幾分威嚴。 與“長纓”相關的組詞有“長帶子”、“裝飾品”等。 與“長纓”近義的詞語有“長帶”、“绶帶”。 與“長纓”相反義的詞語可能是“短帶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