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語的意思、辭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語的解釋

(1).文辭;言辭。 漢 賈誼 《新書·道德說》:“是以先王舉德之頌而為辭語,以明其理;陳之天下,令人觀焉。”《後漢書·南匈奴傳》:“而單于驕踞,自比 冒頓 ,對使者辭語悖慢,帝待之如初。”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今其賦氣質卑弱,辭語儇淺,去古人遠甚,殆近世村夫子所為也。” 章炳麟 《文學總略》:“蓋人有陪貳,物有匹耦,愛惡相攻,剛柔相易,人情不能無然,故辭語應以為儷。”

(2).指口供。《後漢書·安成孝侯賜傳》:“坐 楚 事,辭語相連,國除。”《後漢書·梁竦傳》:“辭語連及 舞陰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護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辭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辭語”指人們在交流中使用的言辭或語言,可以是口頭表達或書面文字,是思想、情感傳遞的重要工具。


二、詳細解釋

  1. 文辭/言辭
    指語言表達的形式,包括文章、對話中的用詞。例如:

    • 古代文獻中,賈誼在《新書·道德說》提到通過“辭語”闡明道理;《後漢書》記載匈奴單于對漢使“辭語悖慢”。
    • 現代用法如:“數字文化中的辭語威力”(造句)。
  2. 口供/法律文書
    在曆史文獻中,“辭語”也特指口供或案件陳述。例如:

    • 《後漢書》提到“辭語相連”“辭語連及”等,均指涉案者的供詞牽連他人。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辭”與“詞”在曆史上曾通用,漢代後逐漸以“詞”代“辭”,但“辭語”仍保留古漢語的複合結構,強調語言的整體表達。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新書》等古籍或查字典相關頁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語"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辭語"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表達思想、感情或意願的語言形式。它可以是口頭的、書面的、或者通過其他非語言的方式傳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辭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 "辛"(辛辛苦苦)、右邊是 "言"(說話)。 它的拼音為 cí yǔ,兩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辭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辭書中,被定義為 "言辭之音"。現代漢字簡化後,簡體字寫作 "辭語",與繁體字寫作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辭語"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是 "辭語",字形更加繁複,但仍能識别出現代簡化字形的影子。 例句: 1.他用簡潔又有力的辭語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這篇辭語充滿了深情。 3.通過辭語的傳達,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辭書、講辭、褒辭、勸辭、婉辭、謝辭 近義詞:言辭、語言、措辭 反義詞:緘默、沉默、寡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