齑鹽自守的意思、齑鹽自守的詳細解釋
齑鹽自守的解釋
比喻堅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
詞語分解
- 齑的解釋 齑 (齏) ī 搗碎的姜、蒜、韭菜等。 細,碎:齑粉。齑音(細碎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齊; 筆順編號:
- 自守的解釋 .自保;自為守衛。《穀梁傳·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史記·鄭世家》:“ 宋 頗與 厲公 兵,自守於 櫟 , 鄭 以故亦不伐 櫟 。” 唐 杜甫 《蒹
網絡擴展解釋
“齑鹽自守”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讀音與字義
- 拼音:jī yán zì shǒu 。
- 單字釋義:
- 齑(jī):切碎的腌菜或碎末狀的調味品,引申為簡陋的飲食。
- 鹽(yán):常見調味品,象征清貧生活的必需品。
- 自守:自我約束、堅守,指保持某種狀态或原則。
2.整體含義
比喻安于清貧淡泊的生活,強調在物質匮乏的環境中仍能保持節操,不追求奢靡。常用于描述文人或隱士甘于樸素、淡泊名利的處世态度。
3.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六卷,描述司馬相如父母雙亡後“齑鹽自守”的生活狀态。
- 用法:作賓語、定語,如“他雖家境貧寒,卻齑鹽自守,潛心學問”。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粗茶淡飯、安貧樂道、清心寡欲。
- 反義詞:紙醉金迷、驕奢淫逸。
5.文化背景
成語中的“齑鹽”象征簡樸飲食,源自古代文人以清苦生活磨砺心志的傳統觀念,反映儒家文化中“貧賤不移”的價值觀。
例句參考:
司馬相如早年孤苦,齑鹽自守,後以才華名動天下。——《警世通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齑鹽自守
齑鹽自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遵守道德準則,保持廉潔和正直的行為。此詞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自宮的刑罰,通過自殘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
齑鹽自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齑:齊(齊字旁)+ 兒(兒字旁),共14筆
- 鹽:皿(皿字旁)+ 三(三點水),共10筆
- 自:自字旁,共6筆
- 守:宀(宀字旁)+ 寸(寸字旁),共6筆
齑鹽自守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一種自宮的刑罰。在中國古代,世襲官職的權貴家族被視為國家的重要支柱,因此凡是官吏都要遵守廉潔的行為準則。在古代社會中,一些官員被發現有貪污受賄行為,會被判自宮,以自殘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
在繁體字中,齑鹽自守的寫法為齏鹽自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齑鹽自守的“自”字寫作“自”字旁,齑鹽自守的“守”字寫作“寸”字旁。
以下是一些齑鹽自守的例句:
- 他一直齑鹽自守,從來沒有貪污受賄的行為。
- 作為一名官員,他時刻謹記齑鹽自守的準則。
一些與齑鹽自守相關的詞語有:
與齑鹽自守相對的詞語是貪婪腐敗、不廉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