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ving something too much to part with it] 見“愛不釋手”
喜歡得舍不得放下。極言喜愛。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條幅扇頭詩》:“又于扇頭見一絶雲:‘一夜東風草翦齊,如絲春雨濕香泥……’亦愛不忍釋。” 魯迅 《書信集·緻孟十還》:“知道您頗喜歡精印本《引玉集》,大有‘愛不忍釋’之概。”亦作“愛不釋手”。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 王眉叔 學博自 武林 歸,以 娛園主人 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秦牧 《藝海拾貝·菊花與金魚》:“我國郵局曾經發行過一套菊花郵票和一套金魚郵票,這兩套小彩畫都是令人看了愛不釋手的。”
“愛不忍釋”是一個成語,形容對某樣物品極其喜愛,拿在手裡舍不得放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對喜愛之物的癡迷狀态,常見于書面表達,適用于正式或文藝場景。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
《愛不忍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深深地愛着,舍不得放手。
《愛不忍釋》由部首爫(手部)和心(心髒)組成,共有10個筆畫。
《愛不忍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以吾觀之,大抵是志而已矣。且夫天地山川、河流草木、日月星辰,亦恒愛而不忍釋之也,故曰愛之至也。”
愛不忍釋
在古代,漢字"愛"的寫法為"⺖+夂",而"不"的寫法為"一+蔔","忍"的寫法為"刃+心","釋"的寫法為"采+言"。
他對她的愛不忍釋,願意付出一切來保護她。
愛不忍别、愛不忍舍、愛不忍放
深情厚意、戀戀不舍、可歌可泣
愛憎分明、無動于衷、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