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視的意思、發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視的解釋

(1).打開察看。《晏子春秋·雜上十八》:“ 景公 遊於 紀 ,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史記·齊太公世家》:“ 無知 入宮,求公不得。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乃 襄公 ,遂弑之,而 無知 自立為 齊 君。”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 契宗 舉巨盆覆之,泥固其隙。經三日發視,其物如鐵,不得動。” 宋 方嶽 《豆苗》詩:“手分瀑泉灑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廬。平明發視玉髯磔,一夜怒長堪冰苴。”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南二百裡曰 發視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 即魚之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伊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視"是古漢語中較少見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發現并查看",由"發"和"視"兩個語素複合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框架,該詞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結構 "發"在甲骨文中作"",本義為射箭(《說文解字》),後衍生出"開啟""顯現"等引申義;"視"從"示"從"見",甲骨文像人目觀察祭台之形,本義為"審察"。二字組合後,"發"取"使顯露"之意,"視"取"仔細察看"之義,形成遞進式動作。

二、語義特征 在《漢書·王莽傳》"發視先帝玺绶"用例中,該詞特指對重要物品的查驗過程,包含三個語義要素:

  1. 通過解除封閉狀态使目标顯現(發)
  2. 進行系統性目視檢驗(視)
  3. 強調動作的正式性與目的性

三、曆史流變 該詞主要見于兩漢文獻,魏晉後逐漸被"檢視""驗看"等詞取代。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發視連文,猶今言開箱驗看",揭示了該詞的曆時演變規律。現代方言調查顯示,閩南語中仍保留"發視"作司法術語使用,特指證物開封查驗程式。

網絡擴展解釋

“發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打開察看
    指開啟某物并進行觀察或檢查。該釋義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晏子春秋·雜上十八》記載:“景公遊於紀,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
    • 《史記·齊太公世家》提到:“無知入宮,求公不得。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乃襄公,遂弑之。”
  2. 傳說中的山名
    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又西南二百裡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晏子春秋》《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将百徑半仙戲備恪被問亳王疇墅椎埋屠狗垂條辭狀搗衣石蹈越大誓願疊嶂層巒盾鹵绯紅風舉風露風靡蜉蝤高量弓靴衮實無阙禾生耳禾心鴻豹囏勤機舂籍地進序就征劉海碼瑙幔幕明驗畝丘盼盼女剽姚淺弱起去裘馬輕肥掃搭山都勝流十二萬分恃功石潭霜露之疾思舊歎憤讨冷飯吃梼杌鐵官廷鞫通信班土黴素拖拖沓沓妄境饷酬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