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欲的意思、可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欲的解釋

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老子》:“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見可欲則真正之心亂,勢利陳則刼奪之塗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蓋賢也,貨也,皆可欲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可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經典引用

  1. 《老子》第三章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意為不展示引發欲望的事物,民心便不會混亂。此句體現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主張通過減少誘惑維持社會安定。
  2. 《抱樸子·诘鮑》(晉·葛洪)
    “見可欲則真正之心亂”,說明欲望會擾亂本心,需警惕外物誘惑。
  3. 《廣陽雜記》(清·劉獻廷)
    “賢也,貨也,皆可欲也”,指出品德與物質均可成為欲望的對象。

用法與例句


相關概念


“可欲”一詞源自道家思想,指引發欲望的外在事物,強調通過克制誘惑實現内在平和。其用法貫穿古代經典至現代語境,兼具倫理與實踐意義。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老子》及《抱樸子》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可欲

可欲(kě yù)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可"是"可以"的意思,表示可能。"欲"表示渴望、垂涎、願望。結合起來,"可欲"表示一種強烈的欲望、渴望、貪求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漢字拆解中,"可欲"可以按照部首的劃分進行拆分。"可"是由"口"作為部首組成,"欲"是由"欠"作為部首組成。"可"的筆畫數是5,"欲"的筆畫數是11。

來源和繁體

可欲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衡山之什》中。在繁體字中,"可"為「可」,"欲"為「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字的古字形為「口」,而"欲"字的古字形為「欲」。

例句

1. 他對財富有着可欲的渴望。

2. 她對美食的可欲難以抵擋。

組詞

1. 可欲不可求 2. 可望可欲 3. 可想而知的欲望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渴望、貪婪、貪心。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滿足、知足、恬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