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的诏令。語本《禮記·缁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唐 張說 《梁國公姚崇神道碑》:“再三軍國,一二訏謨。戎柄尤重,王綸最樞。”
王綸是明代中期著名醫學家、官員,字汝言,號節齋,浙江慈溪人。其名在漢語詞典中屬于專名類詞條,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人物身份
王綸(1453-1510)為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後因母病辭官歸鄉鑽研醫學。他結合仕途與醫道,被後世稱為“儒醫雙絕”的代表人物。
醫學貢獻
王綸所著《本草集要》《明醫雜著》等典籍,系統整理了金元四大家的理論,并首創“外感法仲景,内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的辨證綱領,這一分類法對明清醫學發展影響深遠。
文化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王綸”偶作典故使用,代指“兼具仕宦成就與專業造詣者”。例如清代詩評稱某醫家“術追仲景,志比王綸”,即借其生平強調醫者需博通經史、濟世為懷的特質。
“王綸”一詞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區分解釋,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的含義:
基本含義
指帝王的诏令,源自《禮記·缡衣》的典故:“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意為帝王的話如同絲綸(粗絲線),一旦發布則如繩索般不可逆轉。
文獻引用
唐代張說在《梁國公姚崇神道碑》中寫道:“戎柄尤重,王綸最樞”,進一步以“王綸”代指國家政令的核心。
人物背景
王綸(字德言),南宋官員,建康(今江蘇南京)人。紹興年間進士,曆任平江昆山主簿、鎮江/婺州/臨安府教授,并曾任國子正。
其他同名者
另有明代醫學家王綸(15-16世紀),但此人與“诏令”詞義無關,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梁國公姚崇神道碑》等文獻。
哀憂翺師暴威跋印北發笨嘴拙舌赤府創業攢三集五竄亡頂指鈍公子飯粱糞箕子浮骖拊股改弦易調綱舉目張官牛火中蓮交換台饑敝結不解緣基肥進講金融獧給開端看竹苦疊打樂利靈命厲肅輪廓冒文紐約骈奏披發入山毗富平進蒲海騎雲入轉掃地無餘上才杉鷄審當失善鼠耳巾速食面跳房子提耳聽然脫腳未元五處士汙面象奁相磨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