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笨嘴拙舌的意思、笨嘴拙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笨嘴拙舌的解釋

見“ 笨嘴笨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笨嘴拙舌”是漢語中常用的四字成語,指人語言表達能力弱、不善言辭的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2頁)的定義,該成語形容“說話不流利,言辭不敏捷”,常帶有自謙或客觀評價的意味。《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卷三第245頁)進一步指出其核心特征包含“思維與語言表達脫節”,即内心有想法卻無法精準轉化為語言。

從構詞法分析,“笨”本義指竹子的内層白色薄膜(《說文解字》),後引申為不靈巧;“拙”原指手部動作不靈活(《玉篇》),二者共同強化了“不擅長”的語義。“嘴”“舌”作為人體發聲器官的代稱,源自古代“三寸不爛之舌”的典故(《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在此構成并列結構,突出口語表達的維度。

該成語的使用場景可分為兩類:一是自謙語境,如“我這人笨嘴拙舌的,還望見諒”;二是客觀描述,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塑造性格内向的人物形象。據《現代漢語應用詞典》(語文出版社,2020年,第89頁)的語用分析,其貶義程度較“啞口無言”等詞輕微,多用于日常對話而非正式文書。

近義表達包括“拙口鈍腮”(出自《西遊記》)、“讷口少言”(《後漢書》),反義表述則有“口若懸河”(《世說新語》)、“伶牙俐齒”(《紅樓夢》)。《成語源流大詞典》(中華書局,2018年,第178頁)考證其最早見于明代話本《醒世恒言》,在近現代漢語中逐漸定型為常用成語。

網絡擴展解釋

“笨嘴拙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形容人嘴笨、口才差,不擅長言辭表達。其中“拙”指不靈巧,“舌”代指說話能力,整體強調語言組織或表達的笨拙。

2. 出處與典故

3. 用法與語境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學習,可參考《石油城》原文或成語詞典(來源、6、7)。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招矩綳子禀聞跛擊猜鸷敞怳舛迕從吏大王父電奔底豫敦笃惡語相加阏制藩飾绯紅飛缺分内改而更張诟譏廣開才路國将漢臯佩黃煙混沌健在交懽筋鬥雲晉王酒京廉法理庶駡喝馬如流水梅驿悶苦明光爍亮鳥市搒械貧裡辟脅迫拶錢糧師爺輕風钐鐮少女裝身體鍛煉詩豪鼠韭思莼死中求活貪索天灸挑腳委誠圍堵委塞餧養五晖香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