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宋 稱京師和陪都所在的州或重要的大州,亦指該州的官吏。 唐 姚合 《送徐員外赴河中從事》詩:“赤府從軍美,儒衣結束輕。” 宋 劉攽 《寶文閣直學士知蔡州謝景溫可知颍昌府制》:“陪京之南, 許昌 為重,昆吾舊宅之地,是曰大邦。先朝啟封之始,因建赤府。連七城之會繁,當一道之綏輯。”參見“ 赤縣 ”。
赤府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義項:
一、古代官署名稱 唐代至宋代文獻中,"赤府"特指節度使的衙署。該稱謂源于古代對重要行政機構的代稱,《資治通鑒·唐紀》記載:"赤府者,節鎮之尊稱",印證其作為軍事重鎮行政中樞的地位。此用法常見于描述晚唐藩鎮制度,如《舊唐書·職官志》載節度使"開府置屬,謂之赤府"(來源: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二、京都直轄行政區 在特定曆史語境下,"赤府"可指代京都直轄區。據《宋史·地理志》解釋,北宋時期将開封府列為"赤畿之首",其中"赤"即對應直轄都城的管理機構。此義項延伸自古代"赤縣"概念,《通典·職官典》記載:"京都所治為赤縣,傍縣為畿縣",其行政機構遂有"赤府"之稱(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按《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考釋,該詞屬曆史行政術語,現代漢語已不作為常用詞彙使用,但在研究唐宋官制史、都城史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赤府”是古代行政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唐宋時期對京師(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州,或重要大州的稱呼,同時也代指這些地區的官吏。例如唐代姚合的詩句“赤府從軍美”中,“赤府”即指此類重要州府。
宋代劉攽在《寶文閣直學士知蔡州謝景溫可知颍昌府制》中,以“赤府”形容許昌,印證了其作為陪都南側重要州府的地位。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見于研究唐宋制度的文獻或古籍注釋中。
注音與發音:拼音為“chì fǔ”,注音符號“ㄔˋ ㄈㄨˇ”。
白硃砂傍照崩倒蠢樸翠嶺錯角打竹簇典制方達費心風鑒焚骨風雨共舟富國安民攻劫公平正直古學河堧黃綿襖子揪心巨棓絶垠筷筒枯樹逢春樂毅棗領東龍艘民快密偶密石缪丑谟策目録學淜滂憑期遷化俏倬鼜鼓輕氣球辁才篩濾閃邊山東琴書贍富沙咤釋道世網使轉殊色思至蒜泥痠疼遂事憳忒投棄未雨綢缪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鄉保象喻險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