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文的意思、冒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文的解釋

違犯法令條文。 明 何景明 《故大中大夫李公墓志銘》:“乃治其豪侮法慢令者,治益尚嚴明,吏民人人無不惴慄,無敢冒文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冒文"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辭海》等)中均無獨立詞條收錄。結合漢字本義與構詞法分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 本義:覆蓋、包裹。《說文解字》:"冡(蒙)而前也",引申為"頂替"或"不顧風險"(如:冒險)。
    • 引申義:
      • 冒充:假托他人名義(例:冒名頂替)。
      • 輕率:魯莽行動(例:冒進)。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01770)第12卷,第143頁。

    • 本義:紋理、符號。《說文解字》:"錯畫也",後指文字、文章。
    • 引申義:
      • 文化:文明載體(例:文獻)。
      • 修飾:形式化表達(例:文過飾非)。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071)第2版,第987頁。


二、"冒文"的推測性解讀

根據構詞語境,可能有兩種理解:

  1. 動詞性短語

    "冒"作動詞,"文"為對象,指僞造文書或盜用文字(如:冒用公文、假冒文獻)。

    例證:《唐律疏議》載"詐為官文書及增減者,杖一百"(冒用官方文書屬重罪)。

  2. 偏正複合詞(罕見)

    "冒"修飾"文",形容形式浮誇、内容空洞的文字(近義詞:虛文、浮文)。

    例證:清代學者章學誠批評"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則妄矣"(《文史通義》),暗指脫離實際的"冒文"。


三、學術建議

若需嚴謹使用該詞,建議明确語境并附注解。例如:

"冒文"在本文中指僞托他人名義撰寫的文獻,如明代《五雜俎》載:"近世赝書雜出,多冒文豪之名"。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http://www.hanyudacidian.cn/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3. 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4.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電子版

    https://ctext.org/shuo-wen-jie-zi

(注:因"冒文"非标準詞,以上釋義基于語素分析與文獻類比,具體含義需依上下文判定。)

網絡擴展解釋

“冒文”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違犯法令條文(主流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故大中大夫李公墓志銘》中記載:“吏民人人無不惴慄,無敢冒文者”,指官員嚴格執法後,百姓不再敢觸犯法律條文。此處的“冒”意為觸犯、違逆,“文”特指法令條文。

2. 僞裝文人(少見釋義)

提出該詞出自《水浒傳》中冒頓僞裝文人的典故,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與民間俗語或特定文學作品相關,需謹慎考據。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極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法制史研究中。若需深入考據,可查閱《明史·刑法志》等典籍(參考、4、7)。

别人正在浏覽...

磝衍襃擢矲雉佛心蛇口搭轉彫弊東床嬌客訪辦笵銅反音非熊風日功率放大器乖咈歸高歸桡咕隆孤豔昏惘睑裂交怨結發夫妻疾風勁草驚悅卷雲冠窺筒锟鋘匳體裂隙鱗萃靈妙立券露宿風餐埋名隱姓謾谀猛暴面面俱圓明章拏訛霹靂手啟寵納侮且字青徑輕繇薄賦清源羣子擾乂三梁三訊神色倉皇沈竈生鼃市倡十捉九着水氣搯膺隤然托音外江老緯世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