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耳的意思、提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耳的解釋

語出《詩·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提耳”指懇切教導。《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争訟,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宋 司馬光 《除兼侍讀學士乞先次上殿劄子》:“伏蒙聖恩,曲賜手詔,過加奬待,諭以至意,溫密纖悉,提耳諄諄。”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贈征仕郎兵科給事中制》:“生而有氣誼可見,殁而有風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提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文學經典中的本義(核心釋義)

  1. 出處:最早源自《詩經·大雅·抑》的“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為不僅當面教導,還貼近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誨。
  2. 引例:在《後漢書·循吏傳》中,記載劉矩處理民間糾紛時“提耳訓告”,指貼近當事人耳邊進行耐心勸誡,強調近距離、反複的教導方式。

二、傳統相學中的引申義(擴展概念)

在相學中,“提耳”特指耳形高聳如茶壺提把且耳垂圓潤的面相特征,認為這類人早年易獲成就,適合創業。需注意這與文學中的詞義屬于不同範疇。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學中的耳型分類,可參考面相學專門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提耳》一詞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提高耳朵聽取聲音,特别是對于一些細微的聲音的感知。它包含了“提”和“耳”兩個字,每個字都有其獨立的意思,加在一起則表示一個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提耳》的部首是“手”和“耳”,即“提”部為手部,而“耳”則為耳部。它的筆畫分别是7畫和6畫。

來源和繁體

《提耳》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它是由漢字衍變而來的。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一些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這也包括繁體字。《提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提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形會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提耳》這個詞可能采用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古籍來确定。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提耳》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小心地提耳細聽,試圖捕捉到遠處傳來的聲音。
  2. 在靜寂的夜晚,他提耳凝聽着樹葉落地的聲音。
  3. 她提耳聆聽着嬰兒的微弱呼吸聲。

組詞

《提耳》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意象,例如: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提耳》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傾聽”、“聆聽”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人們用心靜聽、專注地聽取聲音。而與《提耳》意思相反的詞語則包括:“忽略”、“無視”等,這些詞語表示人們對聲音不加注意或選擇不去聽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