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望塵莫及 ”。
"望塵靡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釋義如下:
指遠望前行者揚起的塵土卻追趕不上,比喻與他人差距極大,難以企及。其中:
差距懸殊
形容能力、成就或地位等方面與他人存在難以逾越的距離。
例:他的學術造詣之高,令後輩學者望塵靡及。
謙遜自喻
常用作自謙之詞,表示對他人成就的敬佩與自身不足。
例:前輩的技藝精湛,我輩望塵靡及。
語出《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後演化為"望塵莫及"("靡"為通假字)。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靡"在古漢語中與"莫"通用,表否定,如《詩經·邶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望塵莫及、不可企及、高不可攀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并駕齊驅、不分伯仲、旗鼓相當
成語蘊含對卓越者的敬仰與自我鞭策之意,反映傳統文化中"見賢思齊"的價值觀。其形象化表達(塵土、追趕)增強了語言感染力,成為中文特有的修辭智慧。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望塵靡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比喻遠遠落後于他人,難以企及,與“望塵莫及”同義。該詞通過“望見前方揚起的塵土卻追趕不上”的意象,生動表達差距懸殊的狀态。
2. 拼音與結構
3.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清代黃宗羲的《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厮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原句通過“仆役與高官”的對比,強調地位或能力上的巨大落差。
4. 用法與示例
該成語多用于形容因實力懸殊而産生的追趕不上的情形,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可參考《漢典》或《百度百科》等來源。
挨倚霸功擺撼貝朋筆答賓飲筆枕不便之處不可枚舉材德茶話會常時镵鍼陳米綢綿吹毛除例黜退翠以羽殃身大僇蕩漭飛镖飛丸幹曜宏玩猴瘦驚倒掎契涓吉鈞慈寬息老營冷食寮檐流逸埋暮賣婆秣飼木材女身樸僿謙虛敬慎牽鹽遷诏身文石塊師期受過水陳順化私違傥阆貪驩桃子陷機賢令跣子些兒子屃護襲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