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國維的意思、王國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國維的解釋

王國維(1877-1927) : 近代學者。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永觀,浙江海甯人。早年研究文學、哲學,受德國康德、叔本華、尼采等影響。後在通州、蘇州任教。1906年入北京任學部總務司行走。1925年任清華大學文學研究院教授。在哲學、文學、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所作《人間詞話》為重要的詞學批評著作。著有《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史》等。有《海甯王靜安先生遺書》、《觀堂集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靜安,又字伯隅,號觀堂,是中國近代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領域均有開創性貢獻。其名字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需結合其生平與學術成就綜合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王國維(專有名詞)

指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其名“國維”寓有“維系國家文化命脈”之意(“國”指國家,“維”意為維系、綱維),與其畢生緻力于傳承中華學術、開拓現代人文學科的使命高度契合。作為學術符號,“王國維”代表了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轉型的關鍵人物,尤以“境界說”美學理論、甲骨學研究及二重證據法聞名。


二、學術貢獻與權威釋義

  1. 文學與美學

    提出“境界說”,主張“詞以境界為最上”(《人間詞話》),将中國傳統詩學與西方哲學(如叔本華思想)融合,奠定現代中國美學基礎。其“人生三境界”論(“昨夜西風凋碧樹”“衣帶漸寬終不悔”“蓦然回首”)成為解讀治學與人生的經典範式。

  2. 史學與考古學

    開創“二重證據法”,以地下出土文物(甲骨、金文)與傳世文獻互證,重構商周史體系。代表作《殷周制度論》揭示中國早期政治制度變遷,被公認為現代史學裡程碑。

  3. 教育學術機構奠基

    曾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并稱“四大導師”),參與創辦中國最早師範學堂——通州師範學堂,推動現代學術教育制度化。


三、文化象征與曆史評價


權威參考文獻

  1. 《辭海》(第七版)

    “王國維”詞條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2.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

    “王國維”學術思想評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3. 《觀堂集林》

    王國維原著,中華書局,1959年影印本。

  4. 《人間詞話疏證》

    彭玉平校注,中華書局,2011年(含學術生平考據)。

(注:因知識庫未提供實時網頁鍊接,以上引用來源均為學界公認權威文獻,可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術大師,其生平與成就可從以下五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信息
    字靜安、伯隅,號觀堂、永觀,谥忠悫,浙江海甯人。早年經曆清末科舉制度,成為秀才,後轉向西學。他是甲骨四堂之一,與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齊名。

  2. 學術領域與成就
    跨越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六大領域,尤其在詞學批評領域影響深遠。其《人間詞話》提出“境界說”,成為古典文論經典。所著《宋元戲曲史》開創中國戲曲史研究先河。

  3. 思想淵源
    早年受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尼采理論影響,将西方美學與中國傳統文論融合,形成獨特研究體系。這種跨文化視野體現在《紅樓夢評論》等作品中。

  4. 重要經曆
    1906年任職清學部,1925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授,培養大批學術人才。晚年因時代動蕩選擇自沉昆明湖,引發學界對其精神世界的持續探讨。

  5. 曆史評價
    國際漢學界公認的學術巨擘,陳寅恪贊其學術方法“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徐中舒稱其研究“轉移一時之風氣,示來者以軌則”。

别人正在浏覽...

繃定瀕臨撥醅不序采旃陳蕃下榻伧父乘墉斥道揣稱大蔡凋瘠抵多少斷言餩餩燔炰返舌奮勇前進斧節撫育根柢攻土國際音标回施焦石金凳盡思科頭跣足刻意狂伧曠絕匡振褲兜老落老者愣頭兒青列舉烈心龍睛鳳頸蘆人蠻攀五經沒根蒂免調鳴鸱盤用平鋪直序情翫氣信禅位神蛇攝事説穿司怪松壟所除廷參霄堮消褪謝除習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