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斧節的意思、斧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斧節的解釋

皇帝特遣的執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執法之權,節表示使者身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斧節是古代中國象征權力與信令的禮儀器物,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源與形制

“斧”指長柄戰斧(钺),象征刑殺之權;“節”為竹制符節,代表信諾與授權。二者結合為以斧為飾的符節,常見于周代禮制。其形制通常為青銅斧頭配玉飾,裝于木柄頂端,是軍事統帥或特使的身份标識。《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其為“以斧為飾的節杖”,強調其器物屬性(參考:《漢語大詞典》第6冊)。

二、禮制功能

斧節是王權授命的實體憑證。據《周禮·地官》載,天子賜諸侯斧節,賦予征伐權柄。使者持斧節出行,可憑此調兵、通關、執行法令,兼具“如朕親臨”的威懾力與通行效力。其功能類似虎符,但更側重儀式性與身份展示(參考:《周禮·地官·掌節》)。

三、文化象征

在文化層面,斧節濃縮了權力合法性與禮法秩序的雙重意義:

  1. 刑德一體:斧喻執法嚴明,節喻仁德守信,體現“恩威并施”的統治哲學。
  2. 天命授權:《禮記·明堂位》載“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斧節延伸為天命所授的統治象征。
  3. 信義載體:春秋時期諸侯會盟常以斧節為誓,如《左傳》記“斧節盟于洮”,強化契約精神(參考:《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注》)。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文獻依據采用傳統典籍版本标注。現代學術研究可參閱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斧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皇帝特遣的執法大臣所持的象征性器物,由“斧”和“節”兩部分組成。其中:

    • 斧:象征執法權力,代表對違法行為的裁決與刑罰權(類似“斧钺”的威嚴意象)。
    • 節:象征皇帝授予的使者身份,類似古代使臣持有的“符節”,表明其代表皇權行事。
  2. 功能與象征
    兩者結合體現了執法大臣的雙重權威:既擁有代表皇帝的合法身份(節),又具備執行刑罰的權力(斧)。這種組合常見于古代欽差大臣或監察官員的儀仗中,用于彰顯皇權對司法事務的直接掌控。

  3. 詞源與讀音

    • 拼音:fǔ jié(注音:ㄈㄨˇ ㄐㄧㄝˊ)。
    • 構詞方式為并列結構,通過具體器物代指抽象職權,屬于古代政治術語的典型特征。

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使用場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職官制度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菴羅奔崩變文協韻薄物細故不愧不作不無小補潮汛大方之家得言丁奴風捲殘雲馮怒奉尊忿忮黼構公谷怪事股份制閨情很鸷患失蒹葭之思教案角仙濟公傳盡敬卷勇峻挺可待曠塗狼顧鸱跱蘭閨列女傳瞵盼辘轳劍羅池羅漢松馬筴每常評劇淺見塙覈熱暑色藝無雙尚口善懷勝敗奢忲設喻樹私四胡肅和隋和台鐘聽納帏帽汙眼相趁獻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