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国维的意思、王国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国维的解释

王国维(1877-1927) : 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文学、哲学,受德国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影响。后在通州、苏州任教。1906年入北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1925年任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在哲学、文学、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所作《人间词话》为重要的词学批评著作。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等。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是中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需结合其生平与学术成就综合阐释:


一、汉语词典释义

王国维(专有名词)

指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其名“国维”寓有“维系国家文化命脉”之意(“国”指国家,“维”意为维系、纲维),与其毕生致力于传承中华学术、开拓现代人文学科的使命高度契合。作为学术符号,“王国维”代表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尤以“境界说”美学理论、甲骨学研究及二重证据法闻名。


二、学术贡献与权威释义

  1. 文学与美学

    提出“境界说”,主张“词以境界为最上”(《人间词话》),将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哲学(如叔本华思想)融合,奠定现代中国美学基础。其“人生三境界”论(“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成为解读治学与人生的经典范式。

  2. 史学与考古学

    开创“二重证据法”,以地下出土文物(甲骨、金文)与传世文献互证,重构商周史体系。代表作《殷周制度论》揭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变迁,被公认为现代史学里程碑。

  3. 教育学术机构奠基

    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四大导师”),参与创办中国最早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堂,推动现代学术教育制度化。


三、文化象征与历史评价


权威参考文献

  1. 《辞海》(第七版)

    “王国维”词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王国维”学术思想评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3. 《观堂集林》

    王国维原著,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本。

  4. 《人间词话疏证》

    彭玉平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含学术生平考据)。

(注:因知识库未提供实时网页链接,以上引用来源均为学界公认权威文献,可于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生平与成就可从以下五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信息
    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早年经历清末科举制度,成为秀才,后转向西学。他是甲骨四堂之一,与郭沫若、董作宾等学者齐名。

  2. 学术领域与成就
    跨越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六大领域,尤其在词学批评领域影响深远。其《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成为古典文论经典。所著《宋元戏曲史》开创中国戏曲史研究先河。

  3. 思想渊源
    早年受德国哲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理论影响,将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文论融合,形成独特研究体系。这种跨文化视野体现在《红楼梦评论》等作品中。

  4. 重要经历
    1906年任职清学部,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培养大批学术人才。晚年因时代动荡选择自沉昆明湖,引发学界对其精神世界的持续探讨。

  5. 历史评价
    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学术巨擘,陈寅恪赞其学术方法“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徐中舒称其研究“转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谣襃惩本估汴梁澄鉴叱搭楚囚慈旨寸功错龟调挠貂寺递毁独自个恩旧非仪高难动作钩撘贵身过恶怀绂鞯盖降下骄稚结扭惊皇失措金爪箕山挂瓢寄在不寄失具告老而不死老框框脸相露桁庐山面目贸买鸣火淖约穷冈琼茅呿唫曲踊荣气煞性石敢当屎棋室宿输庸停驻通称铜靛退值妥人蓊匌温清定省五遁吴羹吴緜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