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授。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謝聖恩可憐,所除 長安 府尹之職。”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四折:“自從到的帝都闕下,一舉及第,所除 會稽郡 太守。”
“所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suǒ chú
注音:ㄙㄨㄛˇ ㄔㄨˊ
詞義:指“除授”,即授予官職。常見于元代文獻,表示朝廷對官員的任命。
官職任命
元代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謝聖恩可憐,所除長安府尹之職。”
元雜劇《漁樵記》第四折:“所除會稽郡太守。”
(注:這類用法強調皇權對官職的授予,帶有正式文書色彩)
語境特點
多用于官員自述或第三人稱叙述,體現皇恩與個人仕途關聯。
該詞屬于古漢語範疇,現代漢語已罕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任命”“授予職位”等現代詞彙。
所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把某種或者某些物品排除在外,或者除掉某種或者某些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所(手部)+ 餘(丿)= 8個筆畫
來源:所除是由“所”和“除”兩個字組成,所從手部作為部首,表示動作,除表示分開。
繁體字:所除
古時候漢字寫法:所除的古體字為“不餘”,其中的“不”表示否定,“餘”表示多餘。
例句:他積極與團隊合作,所除個人利益,隻為了團隊的成功。
組詞:所在、所以、所屬、所謂、所得
近義詞:排除、剔除、除外、去除
反義詞:包括、涵蓋、保留、留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