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愣頭兒青”是北京方言詞彙,通常用于形容行事魯莽、缺乏思考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拼音為lèng tóur qīng,字面指“呆頭呆腦的年輕人”,實際含義更偏向于形容人做事沖動、不考慮後果,常因盲目行動導緻問題惡化。
引申含義
使用場景與例句
多用于口語中略帶調侃或批評的語境。例如: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表達包括“莽撞漢”“二愣子”等,均強調缺乏審慎思考的特質。
總結來看,“愣頭兒青”不僅描述行為魯莽,還隱含了對處事方式欠妥的批評,需根據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愣頭兒青》是一種中國北方方言中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傻愣愣的樣子,不太聰明或者有些呆萌。
《愣頭兒青》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愣(心部,共10畫):心(4畫)+ 木(4畫)+ 丁(2畫)
頭(首部,共5畫):龍(5畫)
兒(兒部,共2畫):八(2畫)
青(青部,共8畫):青(8畫)
《愣頭兒青》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追溯。它最早出現在北方的民間方言中,後來逐漸流傳開來。
在繁體字中,愣使用「愣」字,頭使用「頭」字,兒使用「兒」字,青使用「青」字。
在古代,愣、頭、兒、青這四個字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傻乎乎的樣子真像個愣頭兒青。
2. 那個小男孩怪可愛的,一副愣頭兒青的模樣。
3. 盡管他有點愣頭兒青,但是他人真的很好。
組詞:愣頭兒、青頭兒、兒頭愣。
近義詞:傻瓜、呆子、傻子。
反義詞:聰明、機靈、敏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