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德行受人尊敬。《呂氏春秋·達郁》:“ 列精子高 聽行乎 齊湣王 。” 高誘 注:“聽行,其德行見敬於 齊王 也。”
“聽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聽行”指德行受人尊敬,強調個人的道德品質或行為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敬重。該詞由“聽”(表德行被感知)與“行”(指行為、操守)組合而成。
源自《呂氏春秋·達郁》中的記載:“列精子高聽行乎齊湣王。” 東漢學者高誘對此注解為:“聽行,其德行見敬於齊王也。”,意指列精子高的德行被齊湣王所敬重。
需注意與現代漢語中“聽行”可能産生的歧義。例如,提到“美國的竊聽行為”屬于現代詞彙搭配,此處“聽行”僅為字面組合,與原詞的古義無關。實際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呂氏春秋》原文及高誘注疏,或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詞典。
聽行(tīng xí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聽從或遵守他人的勸告、建議或意見。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聽指傾聽、接受别人的建議,行指執行、遵循。聽行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
聽(部首:耳,筆畫:5)行(部首:行,筆畫:6)
聽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經典文獻《論語》。其中有一句話是“聽吾言者,與吾言者。”意思是那些聽從我的話的人就是與我同聲共氣的人。這句話中用到的“聽吾言”即可理解為“聽行”。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詞彙。
繁體字中,“聽”字的寫法為「聽」,而“行”字的寫法為「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聽的寫法為「耳口」,表示傾聽的意思。行的寫法為「彳亍」,表示行走的意思。
1. 聽行他的建議,你會受益匪淺。
2. 她向家人傾訴自己的困惑,希望他們能夠聽行她的想法。
聽話、聽從、行動、行為、行政
聽從、遵從、服從、從事
違背、不聽、不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