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畔的意思、外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畔的解释

(1).周围的边沿。《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唐 孔颖达 疏:“樊圃谓之园,然则园者,外畔藩篱之名。”

(2).反叛;背叛。畔,叛。《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畔者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畔”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解释

  1. 周围的边沿

    • 释义:指某物外围的边界或边缘地带,强调与中心区域的相对位置。
    • 出处:唐代孔颖达在《诗经·豳风·七月》的注解中提到“樊圃谓之园,然则园者,外畔藩篱之名”,此处“外畔”指园圃的边界。
    • 示例:如“外畔藩篱”形容用篱笆围成的外围区域。
  2. 反叛;背叛

    • 释义:通“叛”,表示背离原有立场或效忠对象。
    •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中记载“生心外畔者乎”,即用此义。
    • 示例:多用于描述臣子背叛君主或下属背离上级的行为。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外(wài)和畔(pàn)。其中,<外>是由两个部首组成:一点水(氵)和人(亻),它的笔画数为5画;<畔>是由草字头(艹)和半(丿)组成,它的笔画数为8画。 <外畔>这个词来源于《诗经·秦风·外婼》:“驾我旁之外畔。”在这篇古诗中,<外畔>用来形容一种地理位置,表示村庄或田地的外侧、边际之意。它的繁体字写作「外畔」,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外>的古字形式为「」,谓是双手张开的形象,象征着外部、外界。而<畔>的古字形式为「」,是以草字头为底部,上面则有许多地名和古代人名都是以这个部首为基本构造。 以下是一些使用<外畔>的例句: 1. 他们漫步在湖畔,享受着宁静的景色。 2. 农田的外畔长满了鲜花和青草。 3. 看着窗外的河畔,我感受到了宁静和安宁。 一些与<外畔>相关的组词包括: 1. 畔田:指位于田地边缘的地块。 2. 外景:指位于室外的景色或背景。 3. 湖畔:指湖边的地方。 与<外畔>近义的词语有:外侧、边缘、邻近等。 与<外畔>相反义的词语有:内侧、中心、核心等。 总结起来,<外畔>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古籍,以形容诗人眼中的美丽场景,特指村庄、田地的外侧。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成和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