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規度的意思、規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規度的解釋

(1).規則法度。《淮南子·時則訓》:“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規度不失,生氣乃理。” 明 宋濂 《明鄭節婦黃琇》:“今 鄭氏 之家,十葉聚食,其規度整肅,如嚴霜烈日,可畏而可仰。”

(2).規模形制。 唐 白居易 《僧正明遠大師塔碑銘序》:“師與 徐州 節度使 王侍中 有緣,遂合願葉力,再造寺宇……奏乞連置戒壇,因其施利,廓其規度。” 明 袁宏道 《荊州修複北城碑記》:“近歲繕南城,乃得之。故識者謂此城規度,似有所受。”

規劃測度。 漢 揚雄 《太玄·積》:“積不用而至于大用,君子介心。測曰:積不用,不可規度也。”《三國志·魏志·鄧艾傳》:“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 明 方孝孺 《殷浩》:“方未用時,計畫規度天下之得失利害,素已定於心。及居乎位,則舉而施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規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規則法度

指規範、法則或制度,強調事物遵循的标準。
例句:


二、規模形制

指建築、計劃等的格局、形制或範圍。
例句:


三、規劃策定(較少見)

在部分文獻中引申為動詞,表示籌劃、制定。
例句:


補充說明

  1. 文學應用:宋代詩詞中常以“規度”描寫景物布局,如張侃“規度三五弓,栽花屹相向”()。
  2. 權威性差異:前兩種釋義在《淮南子》《三國志》等典籍中均有印證,第三種釋義僅見于注疏類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規度(guī d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和“者”。其中,“⻌”是規字的偏旁,表示步行的動作;“者”是另一個漢字,表示人的動作。 下面是《規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這個部首通常也作為獨體字) - 筆畫:10畫(⻌是2畫,者是8畫) “規度”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規”和“度”兩個字的結合。其中,“規”表示按照一定的标準或規則進行,可以理解為“規範”;“度”表示程度或标準,用來衡量事物的大小、長短等。 《規度》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規度”。 古時候,“規度”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古代人們使用的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規度”來表示這個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規度”的例句: 1. 我們需要統一的規度來管理這些項目。 2. 這項工作需要依照規度進行,不能隨意行事。 3. 在教育方面,我們要有一定的規度,不能任意教學。 一些由“規度”組成的詞語: 1. 規範:表示按照一定的标準進行,使之符合一定的要求。 2. 标準:表示事物所應達到的水平或質量要求。 3. 規則:表示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規定來操作或行事。 以下是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規矩、準則、法度、制度 反義詞:隨意、任性、任意、自由 總結一下,《規度》這個詞表示按照一定的标準或規則進行,用來衡量事物的大小、長短等。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和“者”。它的來源簡單,是“規”和“度”兩個字的結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規度”。在古代寫法中,使用的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規度”。一些與“規度”相關的詞語包括“規範”、“标準”和“規則”等。近義詞有“規矩”、“準則”、“法度”和“制度”,反義詞有“隨意”、“任性”、“任意”和“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