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勉回護。 唐 元結 《演谟》:“然後勤儉之風發而逾扇,嚴急之教起而逾變,須智謀以引喻,須信讓以敦護。”
敦護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進行解釋:
督促保護
指通過督促、勸勉的方式加以保護或維護。這一釋義強調在保護過程中伴隨有積極的勸導或監督行為,使被保護的對象得以穩固或發展。該用法可見于古代文獻,如《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中“敦護宗室”的記載,指對皇族宗親的督促與維護。
勸勉保護
現代漢語詞典中多解釋為“勸勉并保護”,側重于通過言語鼓勵與實際行動相結合的方式給予支持與庇護。例如在描述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時,可用“敦護其成長”,體現引導與照料并重的含義。
來源依據: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5卷,第1083頁)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修訂版,第345頁)的權威詞條解析。
“敦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敦護”意為勸勉回護,指通過勸誡、勉勵的方式維護或保護某人或某事,帶有既引導又庇護的雙重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元結的《演谟》:“須智謀以引喻,須信讓以敦護。”
語境中強調通過智慧和誠信的勸勉來維護社會風氣,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分析古文例句或探讨引申用法,可參考唐代文獻或相關訓诂研究。
薄嬷北走蔽茀不屈不撓不知所為慘節赤鳳凰仇賊船埠大辯若讷殿堂頂骨洞穿惡言潑語放曠風華正茂革更跟跖詭诓鬼頭滑腦黃毛團兒遑甯花生子嘐嘎舊第糾禁掘筆開赴刻斲略計麟德曆鈴铎籠銅麻塔馬駝子沒皮子光棍明辯漂渺評分頻留清聖濁賢取解驅鵲營橋三箭定天山三社折骨生帛盛茂飾臣示化事理時台雙秤素白慰勉涎纏象貌廂巡暇隟西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