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乞丐唱《蓮花落》等時打拍用的闆。比喻簡單的謀生手段。
“和啰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舊時乞丐行乞時使用的工具及其引申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舊時乞丐在唱《蓮花落》等民間曲藝時用來打拍子的木闆或竹闆。其名稱來源于伴奏時發出的“和啰”聲,結合“槌”(敲擊工具)構成。
引申為“簡單的謀生手段”,形容僅靠單一技能或工具維持生計的狀态。例如《警世通言》中提到陶鐵僧“和啰槌不曾收拾得一個”,暗指其謀生能力匮乏。
《蓮花落》是乞丐行乞時唱的曲藝形式,通過“和啰槌”擊打節奏以吸引注意。這一工具成為底層民衆生存狀态的象征(綜合)。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警世通言》。
《和啰槌》是一個口語化的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無聊、閑散、毫無意義或無效果。它常常表示對某種無意義行為或冗長對話的不滿或嘲諷。
《和啰槌》包含了三個漢字:和、啰、槌。
1. "和" 字的部首是口字旁,共有8畫。
2. "啰" 字的部首是口字旁,共有20畫。
3. "槌" 字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13畫。
《和啰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粵語中的俚語表達,進而在口語中得到廣泛使用。
繁體字中,“啰”字寫作“囉”,而“槌”字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沒有具體載載《和啰槌》這個詞語。
1. 這個會議真是和啰槌,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2. 這部電影的情節太和啰槌了,簡直讓人無法理解。
組詞:和諧、和平、和解
近義詞:無聊、冗長、閑談
反義詞:有趣、精彩、有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