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身的意思、托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身的解釋

(1).寄身;安身。 唐 劉長卿 《小鳥篇上裴尹》:“銜花縱有報恩時,擇木誰容托身處。” 宋 孔平仲 《西行》詩:“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處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吳門三貞母墓版文》:“為汝之計,莫若托身勢家而心存 吳氏 。” 鄭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

(2).猶托生。 清 李漁 《蜃中樓·結蜃》:“有兩個頑仙,一雙玄女,偶犯小過,謫落人間。那頑仙托身,一個姓 柳 ,一個姓 張 。”參見“ 托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托身"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内涵的合成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寄身、安身"的核心含義,指依附特定環境或對象生存。該詞由"托"與"身"構成,其中"托"含寄托、依托之意,"身"指代人的本體存在,二字結合産生物理空間與精神層面的雙重指涉。

從語義演變觀察,《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如曹植《洛神賦》"托身玉帶側"即表身體依附的地理方位。唐宋時期詞義擴展至抽象領域,白居易《琵琶行》"托身嫁作商人婦"既指婚姻歸屬,又暗含命運寄托的隱喻。

現代漢語應用中主要呈現三種形态:①物理寄居,如"托身山林";②精神依附,如"托身信仰";③職業歸屬,如"托身教育行業"。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常與"于"字搭配使用,構成"托身于..."的固定句式。

在語法功能上,"托身"既可作謂語("遊子托身異鄉"),亦可構成名詞性短語("托身之所")。《現代漢語八百詞》強調其書面語屬性,日常交流多使用"安身""落腳"等同義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托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寄身、安身(主要含義)

指依附或暫時生活在某個環境、群體或地方。常見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個體在特定條件下的生存狀态。

二、托生(引申義)

指宗教或傳說中靈魂轉世投胎到新的軀體,帶有輪回色彩。這一用法多見于古典小說或戲曲。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老兵火兵棋兵兇産褥熱朝谒寵誨傳飧跌踣對禦耳鬓撕磨鵝子風姿光滑鼓吹車過給海塗養殖河岸轟烈後鄭劃行嘉問介類九距拘累豦蜼看取口食米廉泉讓水李官臨長敏辯嗫呫拍案稱奇漰沛黔婁妻愆素肉杌澀呐色散山上有山紹熙升眺深闳神渥十八省熟耕書令史書味四川素絲貪垢提學禦史違德縣熢獻奉相結合跣露蕭條西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