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身的意思、托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身的解释

(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托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寄身、安身(主要含义)

指依附或暂时生活在某个环境、群体或地方。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存状态。

二、托生(引申义)

指宗教或传说中灵魂转世投胎到新的躯体,带有轮回色彩。这一用法多见于古典小说或戏曲。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托身》的意思

《托身》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将自己的身体交予他人或某个地方照顾。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托身》的拆分部首为手(扌)和自(自)。扌为手的偏旁部首,自为自身的偏旁部首。

《托身》的总笔画数为8画,其中手的部分为3画,自的部分为5画。

来源和繁体

《托身》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来自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它通常用于描述将自己的身体暂时寄托在别人或某个地方。

在繁体字中,《托身》的写法与简体一致,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对于《托身》的写法有所变化,根据具体时期和地区的不同,写法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晋代《说文解字》中的写法是「拖行」,《尔雅》中的写法为「拖貍」等。这些变化与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有关。

例句

1. 因身体不适,他不得不将自己的事务托身给同事。

2. 他把孩子暂时托身在父母家,以便好好专心工作。

组词

1. 托管:将某人或某物交由他人保管。

2. 托付:将某人或某物的责任或任务交给他人。

3. 托言:借口或谎言。

近义词

1. 寄托:将希望、情感等寄托于某人或某物上。

2. 委托:将责任或任务委托给他人。

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