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取,作助詞,無義。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禅房》詩:“看取蓮花浄,應知不染心。”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為方務德侍郎壽》詞:“看取連宵雪,借與萬家春。” 清 納蘭性德 《剪湘雲·送友》詞:“密約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淚。”
(2).猶且看。 宋 晏殊 《喜遷莺》詞:“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宋 歐陽修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對待。 魯迅 《墳·論睜了眼看》:“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的時候到了。” 沙汀 《困獸記》一:“盡管大後方的某些人士,他們看取戰争,隻把它當成一種物價升降的寒暑表樣……可是認真而嚴肅的關懷它的卻也不少。”
(4).照顧;關照。《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後日另有重報。”
“看取”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觀察或注視
“取”作助詞無實義,核心意義為“看”。
引申為“且看”,含提醒或預示
常用于詩詞中,表達對未來的關注或勸誡。
表示“看待、對待”
強調主觀視角下的認知或态度。
古義中表“照顧、關照”
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古典文獻。
使用注意
《看取》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指的是通過仔細觀察和理解、從中獲得所需的東西或信息。它有着動詞的含義,通常用來描述人們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過程。
根據《康熙字典》,《看取》的部首是目字旁,它的拆分部首是「⺡」,拆分筆畫是12畫。
《看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成。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它逐漸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看取》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看取》的寫法是「看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記載,「看取」可以寫作「矙取」或「窮取」。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找到。
1.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從自然界中「看取」到許多智慧。
2. 他通過觀察市場動态,「看取」到了一個新的投資機會。
與「看取」相關的組詞有:
1. 觀看:通過視覺感受事物。
2. 體會:對所見所聞進行思考和領悟。
3. 領悟:從觀察和思考中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質。
與「看取」意思相近的詞有:
1. 窺視:暗中觀察。
2. 觀察:認真看待、留心觀看。
3. 見解: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與「看取」意思相反的詞有:
1. 忽視:對某事或某人不加注意。
2. 忽略:不重視,不去留心。
3. 不解:對事物沒有理解或沒有透徹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