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八省的意思、十八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八省的解釋

清 康熙 時分 長城 以南行政區為十八省,即 河北 、 江蘇 、 安徽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甘肅 、 福建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後沿用為 中國 内地代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編》:“﹝新聞官﹞專收十八省及萬方新聞篇有招牌圖記者,以資聖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八省是清代行政區劃的重要概念,指内地漢族聚居區的核心行政區域,其範圍基本沿襲明代兩京十三省,是清朝直接管轄的核心疆域。以下從曆史背景、具體構成及現代意義三方面闡釋:

一、曆史背景與定義

清朝入關後,為強化中央集權管理,在明朝行政區劃基礎上确立“十八省”建制。該名稱正式出現于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治為江蘇、安徽兩省後,标志着内地行政區劃的定型。十八省與邊疆地區(如滿洲、蒙古、新疆、西藏)的藩部體制形成“内省-外藩”二元治理結構。

二、具體行政區劃構成

十八省包括:

  1. 直隸省(今河北、北京、天津)
  2. 江蘇省(含上海)
  3. 安徽省
  4. 山西省
  5. 山東省
  6. 河南省
  7. 陝西省(含甘肅東部)
  8. 浙江省
  9. 江西省
  10. 湖北省
  11. 湖南省
  12. 四川省(含重慶)
  13. 福建省(含台灣)
  14. 廣東省(含海南、香港、澳門)
  15. 廣西省
  16. 雲南省
  17. 貴州省
  18. 甘肅省(1724年從陝西分出)

(來源:《清史稿·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意義與學術價值

這一概念在近代史中具有特殊意義:

(來源: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清時期圖組)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光緒朝朱批奏折》
  2. 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 複旦大學出版社
  3. 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曆史的啟示》 三聯書店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十八省”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十八省”是清代康熙年間對長城以南行政區的統稱,包含18個省份,後逐漸演變為中國内地的代稱。這一概念源于清朝對明朝行政區劃的調整,将原明朝的十五個承宣布政使司拆分重組而來。

二、曆史背景

  1. 行政區劃調整

    • 清朝初年将明朝的“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陝西則分出甘肅,最終形成十八省。
    • 明朝原有的兩京十三省(北直隸、南直隸+13省)被重新整合。
  2. 地理範圍

    • 主要覆蓋長城以南的漢族聚居區,與清朝其他邊疆地區(如東北、蒙古、新疆等)形成區分。

三、具體省份列表

根據權威來源,十八省包括:
直隸(今河北)、江蘇、安徽、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注:不同文獻中省份排序略有差異,但具體名稱一緻。)

四、曆史意義

  1. 行政制度延續
    十八省延續了明朝的政治制度,與邊疆地區實行不同治理模式。
  2. 文化象征
    該詞後來被賦予文化内涵,成為漢族傳統文化核心區域的代稱。
  3. 文學與政治引用
    例如太平天國文獻中曾用“十八省”代指中國内地。

五、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提到“十八省”在相面術中的隱喻用法,比喻内心複雜,但此含義非主流用法。曆史地理層面的解釋更具權威性。

别人正在浏覽...

伴送北宮子布聞裁衷槽頭操作系統辰極崇卑沖藐粗淡翠青殆庶掉羽鼎鐘二聖環訪舉放射化學飛崿跟兒溝澆紅女白婆黃鳝混磞活守寡狐丘加厲簡備江東三虎嘉馔繼代賫盜濂洛料視砺齒烈火乾柴麗正利州帖隆幹镂金錯彩淪敗緑衣郎懋遷悶雷青徑清邵邱陵群紀取笑宂筆柔範折綿省民堂舅騰實铤鑰團支書萎糜不振吳練吳梁鄉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