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禦的意思、對禦的詳細解釋
對禦的解釋
謂皇帝賜宴,與群臣共飲。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正月十四日,車駕幸 五嶽觀 迎祥池 ,有對禦。”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至凡大禮後恭謝,上元節遊春,或幸 金明池 瓊花,從臣皆扈蹕而隨車駕,有小燕,謂之對禦。”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禦的解釋 禦 (④禦) ù 駕駛車馬:禦車。禦者。 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治理,統治:“百官禦事”。禦下。禦衆。 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敬稱:禦用。禦覽。禦旨。禦賜。禦駕親征。 抵擋:防禦。禦敵。禦寒。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對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皇帝賜宴并與群臣共飲,常見于宋代文獻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對禦”指皇帝在特定場合(如節慶、典禮後)設宴款待群臣,君臣共同宴飲的活動。其中“禦”特指帝王的行為,體現皇權的尊貴性。
2.文獻出處
-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迎祥池,有對禦。”描述宋徽宗在節日期間與臣子宴飲的場景。
- 蔡縧《鐵圍山叢談》提到:“上元節遊春,或幸金明池瓊花,從臣皆扈蹑而隨車駕,有小燕,謂之對禦。”進一步說明此類宴飲多伴隨巡遊活動。
3.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宋代宮廷禮儀,常見于:
- 重大節慶(如上元節);
- 典禮後的恭謝儀式;
- 帝王巡遊期間的隨行宴飲。
4.辨析說明
需注意個别非權威來源(如)提到“對禦”有“對抗統治”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結合權威典籍與曆史語境,“對禦”應僅指君臣共宴,與“對抗”無關。
5.延伸知識
“禦”字在古漢語中多與帝王相關,如“禦駕”(帝王車馬)、“禦筆”(帝王親書)等,進一步印證“對禦”的皇家宴飲屬性。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東京夢華錄》《鐵圍山叢談》等宋代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禦
對禦(duì yù)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寸”和“彳”,總共有10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朝廷中,負責侍奉皇帝的禁衛軍官員被稱為“禦史”,他們有權對官員的表現進行檢舉、勸谏和問責。因此,“禦”常常被用來表示對皇帝的敬仰和服從。
在繁體字中,“禦”保持了其原有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禦字的字形和現代稍有差異,筆畫相同但結構稍有調整。古代的禦字在右上角加上額外的一撇,形成了一個“亅”字形狀。
以下是一個例句:
皇帝的身邊總有一些忠誠的禦衛侍衛。
禦字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許多詞語,例如:禦駕親征(指皇帝親自出征)、駐馬禦箭(指皇帝在馬上射箭)。這些詞語都與皇帝權力和行動有關。
和禦字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尊崇、敬仰、恭敬。
相反的詞語有:抗命、不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