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廢物。某些丸藥必須裹以蠟皮,脫落即無用處,故以為喻。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你是那無字兒的空瓶,你是個脫皮兒裹劑。”
“脫皮兒裹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比喻廢物
該詞原指某些中藥丸藥需用蠟皮包裹保存,若蠟皮脫落則藥效喪失,故引申為“無用之物”。例如元代雜劇《東堂老》中,用“脫皮兒裹劑”形容人如同失去價值的空瓶。
部分文獻的擴展解釋
有資料(如)提到其引申為“掩蓋真相的僞裝手段”,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或權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東堂老》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4、5)。
《脫皮兒裹劑》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舉止态度不端正,不守規矩。
《脫皮兒裹劑》的拆分部首是:“》穴(xué)”和"衣(yī)"。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6畫和5畫。
《脫皮兒裹劑》一詞來源于北京方言,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不正派和不老實。
《脫皮兒裹劑》的繁體字為《脫皮兒裹劑》。
古時候,《脫皮兒裹劑》的漢字寫法為《脫皮兒裹劑》。
1. 他這個人真是個脫皮兒裹劑,總是不守規矩。
2. 這個學生早就被老師評為脫皮兒裹劑,所以沒人喜歡他。
脫皮、兒、裹劑
無賴、無德、不老實、不規矩
守禮、守規矩、端正、老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