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的特長。 唐 韓愈 《與袁相公書》:“又習於吏職,識時知變,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長。”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夾帶懷挾》:“或駁雜糾紛,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聖學而勵真才。”
“偏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唐·韓愈《與袁相公書》:“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長。”
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聖學。”
“實驗初期,受試者的睡眠時間偏長,可能因日常睡眠不足需補償。”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偏長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物長度、時間或尺寸相對于一般标準或預期而言比較長。通常用來表示超過平均值或預定範圍的狀态。
《偏長》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長”字旁。它的五筆輸入法編碼為35314125121。
《偏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的“偏”字表示相對、傾斜,而“長”字則是指延長、過程中的時間和長度。兩個字合在一起,指某事物相對于一般情況而言較長。
《偏長》是“偏長”的繁體字寫法,它在簡體中文中也可使用。
根據古代漢字數據,古時寫《偏長》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偏長的基本意義是相同的。
1. 這條褲子有點偏長,你可能需要修剪一下。
2. 由于這個項目的執行時間偏長,我們需要重新安排日程表。
3. 孩子在這學校的午餐時間偏長,要準備一些零食。
1. 偏瘦:相對于一般體型而言身材較為瘦小。
2. 偏胖:相對于一般體型而言身材較為豐滿。
3. 偏矮:相對于一般身高而言個子較矮。
4. 偏高:相對于一般身高而言個子較高。
1. 過長:表示時間或長度超過一般标準。
2. 不合标準:指不符合正常或預期的标準。
1. 正常:表示符合一般的标準或要求。
2. 合乎标準:指符合正常或預期的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