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制的意思、墨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制的解釋

猶墨敕。 唐 李肇 《翰林志》:“ 貞元 三年, 贄 上疏曰:‘伏詳舊式及國朝典故,凡有詔令,合由於中書,如或墨制施行,所司不須承受。’”《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稱王,以墨制行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墨制授官碑文不諱》:“墨制者,即斜封墨敕之謂,蓋不由中書門下而出自禁中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墨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化和語義演變綜合理解:

一、字面含義:墨的制作工藝

指傳統制墨的工藝流程,包含以下核心環節:

  1. 原料選擇:早期以松煙為主(松木不完全燃燒的煙灰),漢代後發展出油煙(桐油等植物油燃燒煙灰)。
  2. 工藝發展:
    • 先秦時期:使用天然石墨,需研石粉碎後使用(湖北雲夢秦墓出土實物佐證)
    • 漢代突破:煙煤加膠黏合技術出現,制成可研磨的墨錠
    • 唐宋鼎盛:徽墨工藝成熟,李廷圭等名家創制「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精品
  3. 成型分類:
    • 固體墨:墨丸(需研石)、墨錠(含雕模壓制定型工序)
    • 液體墨:現代墨汁的前身(但傳統墨汁質量遜于研磨墨)

二、曆史術語:墨敕制度

作為政治術語時,特指古代帝王直接發出的敕令:

  1. 制度特征:不經中書門下審核,用墨筆書寫直接生效(區别于正式朱批敕令)
  2. 文獻例證:
    • 《新五代史》記載孟知祥稱王時「以墨制行事」
    • 唐代陸贽奏疏提及「墨制施行,所司不須承受」
  3. 社會影響:這類敕令常引發權力争議,清代袁枚考證其為「斜封墨敕」的特殊行政手段

補充說明

需注意現代工業術語中「墨制」可能指石墨制品(如提及的密封材料),但此屬專業領域引申用法,非傳統語義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墨制的意思

墨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利用熟磨墨研,配以其它加工材料,制成可用于寫字或繪畫的墨汁或墨塊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墨制的部首是“土”字旁,總共7劃。

來源

墨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是由東漢末年的學者許慎編纂的一本字典。

繁體

墨制的繁體字為「墨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墨制在古代可能會寫作「墨製」或「黙制」。

例句

1. 他的書法作品使用了非常高質量的墨制墨汁。

2. 這幅畫使用了幹墨制的技法。

組詞

1. 墨汁:指用墨制成的液體,用于寫字或繪畫。

2. 墨塊:用墨制成的固體,可直接用于寫字或繪畫。

3. 墨水:也叫墨汁,是用于寫字或繪畫的液體。

近義詞

1. 墨造:與墨制意思相近,指利用磨墨研制成墨汁或墨塊的過程。

2. 墨磨:也是指制作墨汁或墨塊的過程。

反義詞

1. 書制:指制作書籍的過程。

2. 版制:指制作印版的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